三平县的街道上冷冷清清,行人稀稀疏疏。
这座县城都被一层寂寥的氛围所笼罩。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座气势恢宏,朱红色大门敞开着的崔府。
此时,崔家家主崔霄正领着一群家仆,站在寒风之中。
崔霄如同雕塑立在原地,目光时不时地投向远处的城门,焦急地等待着。
这位家主正值壮年,本应意气风发。
但他那张白净的面庞,此刻却好似被一层黑气所笼罩。
显得神情萎靡,气息腐朽,病恹恹的样子。
仅仅只是站立了片刻工夫,他的身体便开始摇晃起来,显然已是气力不济。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一名家仆兴奋地喊道:“老爷,道长来了,道长来了!”
听闻此言,崔霄赶忙集中精神,顺着那家仆手指的方向定睛望去。
只见身后处缓缓走来一大一小,两道模糊的身影。
这两人看上去行走得不紧不慢,但其步伐速度却是极快。
眨眼间,那原本模糊的身形便逐渐清晰起来。
崔家人一直苦苦等待的正是这两位道长。
走在前面的那位老道长,手中持着一把拂尘,他面容清瘦,气质超凡,宛如仙人下凡。
本是无风,但每一步踏出,其袖袍都会随风鼓荡飞扬。
更增添了几分飘逸出尘的风范,真可谓是一派高人气象。
而紧跟在其后的,则是一个年纪约摸十几岁的小道童。
这小道童年纪虽小,但生得剑眉星目,模样清秀俊逸。
尽管眉宇之间仍带着些许稚气尚未褪去,但其身上已然散发出一股逼人的英气。
当崔家主终于看清楚这二人的容貌时,心中不禁大喜过望,连忙迈步向前迎接,并恭敬地说道:
“久仰道长大名……”
那道人微微躬身,回敬了半礼后。
便不再多言其他,直接切入正题,说道:
“实在抱歉,让崔知县您在此等候多时,这可真是我的罪过。
关于您府上所发生的事情,
崔道友您一身浩然正气,没想到会遭到那些邪祟的侵扰,我猜想应该是您家中的风水出现了变故所致……
烦请您带路引领一下,容我好好地参观一番贵府。”
崔霄见道人如此爽直,自己也不再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当即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将道人引入府内。
两人一边走着,崔霄一边开口讲述道:
“近些日子以来,咱们这城中以及附近的一些村庄农户,总是频频遭遇山匪抢劫事件,弄得我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
谁料祸不单行,我在为此事奔波忙碌,却又莫名其妙地患上了怪病。
整个人变得神思衰竭,身体虚弱不堪,每到夜晚更是难以入眠。
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都尝试遍了,就连城里最有名的神医,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幸好道长您……”
话未说完,只见那道人突然停下脚步,驻足凝视着前方不远处。
崔霄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发现原来他正盯着内院里的一棵大槐树。
“道长,难道您从这棵树上瞧出了什么端倪不成?”
崔霄好奇地试探着问道。
道人并没有立刻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这棵槐树看样子……怕是有些年头了吧?”
崔霄点了点头,应声道:
“没错,这棵槐树差不多快有一千岁高龄了,比我们崔家这座府邸建立的时间可要久远得多。
年前我上任于此,我不忍心将它砍掉,所以就让它一直生长在后院里。”
听到这里,只见那位道人面色凝重,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你们可曾知晓,这‘槐’字,在五行之中,乃是归属于木中之鬼。
此树天生寿命漫长,极易聚集阴气,并与灵体相通。
而你竟然将它放置在内院之中,使其受到众多女眷阴气的滋养,这实在是大大的忌讳!
之前,崔知县派遣前来邀请我的人曾经提及过,
贵府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听闻有鬼魅啼哭,妖怪吟唱之声传来,而且据说那诡异的声音正是从此后院传出的?”
听到这里,崔霄的眼神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之色,急忙说道:
“的确如此!
起初,只是下人们在夜间,频繁听到一些低沉怪异的声响。
我当时还以为是有采花贼盯上了小女,于是赶忙派出一些人手在夜间守护。
然而,那奇怪的声音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发不绝。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身体状况竟是一天比一天虚弱。
为此,我四处寻求良药和名医,但都未能奏效。
幸而后来得到某位高人的指点,方才得知需要请您,这位仙长亲自登门相助。”
此时,那道士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低声说道:
“看来情况确实如我所料,这棵槐树恐怕已然成了妖邪之物,欲要取你性命呐……”
崔霄听闻此言后,心中大惊,满脸惶恐地说道:
“怎么可能会这样!当初我从木工手中救下这棵槐树时,可是怀着一片善心。
之后更是特意请来专人,对其精心照料,不仅为它培土浇水,施肥除虫。
没想到它竟然不知感恩图报,反而要加害于我?”
那位道人听后,露出一抹冷笑,不屑一顾回应道:
“哼!妖物向来灵识混沌不清,心性难以捉摸。像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贫道我早就不知道多少次了。
不过,还先请崔知县先带我到后院去看一看吧,待我仔细观察一番之后,自然就能知晓其中缘由了。”
崔知县再次抬头望向那棵槐树,此时在他眼里,原本粗壮有力的枝干,如同鬼爪索命。
想到这里,崔知县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冷汗瞬间湿透了整个后背。
他急忙向身旁的仆妇使了个眼色,示意她赶紧前去通知府中的女眷们,暂且回避一下。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