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女频言情>权斗> 第137章宁秀旧事(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宁秀旧事(二)(1 / 1)

第137章宁秀旧事(二)

前面已经谈到,宁秀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状况以有宁秀所属县区的大致情况。126shu由于宁秀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全市六县一区的城市面貌都比较落后。而作为宁秀政治、经济中心的安宁区,虽然建城的历史也不短,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城市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城市建设变化最大的时间是建国初中苏关系良好的那一段时间,那个时候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在宁秀城区建设了好几处标志性建筑,如宁秀大桥、宁秀广场、宁秀汽车站、宁秀日报社、宁秀图书馆等等。尽管有些建筑项目还没有建成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主撤走,从而留下了一些后遗,如宁秀大桥,苏联专家撤走时,大桥桥面还没有合龙,当时国内桥梁建筑技术又无法弥补苏联专家撤走后的技术空间,只好在没有合龙的桥梁中间段用几块加厚的钢板焊接铺设在桥面上,勉强收尾通行,但这些建筑不仅解决了宁秀当时的许多实际问题,而且也成为宁秀的标志性建筑。

宁秀的城市建设在解放初的五十年代进行了一轮大的建设后,除了六十年代因为三线建设需要,迁进了几个国防厂在宁秀城区周围,建设了一些厂房和职工宿舍外,就再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了,城市面貌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后好几年,依然是山河依旧,面貌如故。也正因为如此,才给葛洪涛提供了能够很快显示其政绩的现实条件,才有葛洪涛到宁秀后在城市建设上的大手笔。

葛洪涛到宁秀后,做出了几个方面的重大决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决策就是确立了“扩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建设思路。为了实现“扩大城市规模”的思路,葛洪涛在宁秀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做出了一系列的大动作。首先是重新修订城市建设规划,提出要将宁秀城区面积扩大到至少五十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扩大到章。通过大量贷款和争取中央和省级部门支持,努力做好城市建设基础条件打造如整治宁秀城区到下游太旺镇近十公里沿河两岸堤坝,并将两岸的河滩荒地进行整理,以增加城市建设的有效土地供应等,确实为宁秀城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宁秀的老城区,葛洪涛也并没有放过,为了满足他引进来的房产开发商的需要,搞了不少破坏性的拆建动作,以至于使本来很有宁秀独特城市特点的建筑在葛洪涛手中被拆除殆尽。为了把老城区的土地腾挪出来,以满足开发商的需要,葛洪涛甚至无视宁秀百姓的以死相阻。

宁秀城区人民唯一一个大众活动空间——面积近三十亩的宁秀广场,被葛洪涛以不到两百万元的低价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修建商铺和商住房;占地面积四十多亩并有宁秀汽车站和一个汽车驾驶培训学校的宁秀汽车站,被葛洪涛以不到化情结,在得知图书馆和电影院将要被拆除的消息后,一个对宁秀图书馆和电影院有着特别情感的宁秀普通老百姓,先是以各种方式向葛洪涛和相关部门反映,希望停止对图书馆和电影院的拆除,在各种方式用过后都无效果的情况下,在得到电影院马上就要拆除的头一天,在电影院前的一棵树上上吊自死,希望以死来阻止对电影院和拆除,但最后还是白死,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可以说是葛洪涛在宁秀犯下的最直接罪行(实际上,葛洪涛在这其中因为收受了开发商的好处,已经被开发商绑架了。而吕筱仁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收集掌握到了葛洪涛的把柄)。

但所有这些,并没有影响葛洪涛的仕途升迁。

当然,这些都只是在葛洪涛主政宁秀时,看似轰轰烈烈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它们并没有阻止住葛洪涛在宁秀主政时对宁秀历史建筑的破坏步伐。

由于葛洪涛在宁秀的大手笔,宁秀的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宁秀城区的房价也确实如他曾在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所说,由原来的四五百块钱一个平方,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飞速上涨到三四千块钱一个平方米。虽然房价高企,但由于宁秀城区客观上存在的可供使用的土地太少,而宁秀的气候条件又非常适合人居等条件,再加上人们卖涨不卖跌的心理,虽然房价一天一个样,但仍然是供不应求。因此,只要在宁秀城区能够拿到土地,就绝对稳赚不赔。

葛洪涛到宁秀的第一年,就在城区东面的宁秀河上修建了一座大桥(因为大桥两边的栏杆都是用汉白玉石做成的,宁秀人民就把这座大桥叫作“汉白玉大桥”,实际上当初建设时确定的大桥名字叫秀水河大桥——因为宁秀河又叫秀水河,时间一长,官方确定的“秀水河大桥”基本上被老百姓称呼的“汉白玉大桥”所代替)。“汉白玉大桥”建好后,在“汉白玉大桥”两边所形成的可资利用的土地,在“汉白玉大桥”刚刚开始动工时就已经由原来的基本上不值钱一下子上涨到了三四十万元一亩,而这个时候宁秀城区的土地价格已经上涨到好几百万元一亩。

看到这种趋势,葛洪涛更是下定了要将宁秀城区发展向下游拓展的决心。但从宁秀下游的地理条件来讲,城区要向下游发展,只有往离老城区大约十公里远的太旺镇和安民镇发展。老城区到太旺镇之间这十公里的距离中,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能够利用的土地资源并不多。只有太旺镇和安民镇是处于相对开阔的地带,可资利用的土地面积也才多一些,但就是把这两个镇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全部用起来,也还达不到葛洪涛规划的城区面积五十平方公里的目标。

但无论是安民镇还是太旺镇,由于它们都是标准的农村场镇,各项基础设施和条件都非常落后,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改造和兴建各类基础设施。而要真正使宁秀城市发展具备一定的规模,必须把安民镇和太旺镇连成一片,否则,各自为阵,既无法使城市规模有效扩大,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将建设重点转移到安民镇和太旺镇这个目标上。也因此,葛洪涛才通过各种关系,在几家银行借贷了大量资金,用于老城区和从老城区到太旺镇及安民镇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在葛洪涛的强力推动下,宁秀的城市建设很快取得了让人眼热的变化,不仅老城区的面貌有了改变,从老城区到太旺镇的基础建设也有了一定的进展。

但就在这个时候,葛洪涛被提拔为了省政府副省长。葛洪涛的调离,对于刚刚起步的宁秀城市建设来讲,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云万里接任宁秀市委书记时,也曾想延续葛洪涛的思路,把城市发展的重点转向太旺镇和安民镇方向。但由于葛洪涛在宁秀时借贷款太多,云万里又没有葛洪涛那么多各方面资源,也缺乏葛洪涛的那种气势,不敢也无法再象葛洪涛一样大规模地通过借贷款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宁秀在葛洪涛任上急速的城市建设速度和步伐就都慢下来了。胥忖朱接任市委书记一职后,开始时一心只想着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发展上。对于葛洪涛在宁秀时的建设建设规划,虽然民间还时不时被老百姓提起,但在官方,却慢慢地被淡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