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和未来共和国大将一起,在386旅驻地的村口迎接到了那位身形挺拔长脸浓眉却戴着一副眼镜颇有几分书生气的*中将。
甫一见到赵寿山,未来共和国大将却是哈哈大笑,先是互敬了个军礼,就主动伸出手和这位西北军主要将领握起了手。
刘浪却是微微一笑,他之所以昨天密电这位前来一起来129师386旅议事,自然是知道眼前这位曾驻守陕南的*中将和陕北红色部队来往密切,著名的“西安事变”也有其在其中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因为和红党高层在“西安事变”中配合默契,深受红党的感染,在“西安事变”期间,这位还向红党最高层提出了入党的请求。
但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杨部第十九路军被缩编为三十三郎的西线军团5万余人。可是,依旧节节败退,无法抵抗。
是军心不可用士兵们不够勇猛?不是,是因为缺少可与日军抗衡的重炮。第20师团做为日寇常设师团,其炮兵联队所配之火炮除山炮野炮之外,尚有12门105口径榴弹炮。重达2吨多的105榴弹炮或许比不上150重炮,但那一炮下去亦是方圆数十米内人畜皆毙,简陋的野战工事根本无法抵御。而且天空中还有日军的轰炸机在助纣为虐,一枚250磅乃至500磅的航弹甚至能将一个排乃至一个连的防御阵地炸成一片火海。
世人皆看到中*队一败再败,却没看到两军在重武器上巨大的差距,只有回到这个时空的刘浪才知道,中*人在战争初期,抵挡的是有多么艰辛,那是拿着血肉之躯在和日寇的漫天炮火在硬抗。一直抗到日本人的后勤供应不上,两军才有短兵相接的机会,中*人才有机会射出自己步枪里为数不多的子弹,并拿着枪和刺刀都短于日寇三八大盖的刺刀迎着敌人的刀锋拼死反击。
那种弱小却从不言弃的英勇,是保证中华民族能继续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最后希望。
而雪花山,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构造反斜面坑道的。雪花山不是长城一带的土山,而是石头山,日本人也不会留给第十七师太多的时间。曾经的时空中,雪花山以及第十七师后来防守的乏驴岭要地,所谓的工事,不过是用麻袋装上砂石构建而成的工事。
所以,当娘子关战役完毕,请缨主战雪花山的赵寿山第十七师一万二千余人最终剩下多少人?那个惊心动魄的数字让刘浪都不忍卒读。
二千七百人。就是他眼前的这位陕西书生,率领着他麾下一万多人和日寇血拼十余昼夜,上万陕西冷娃倒在这个血肉战场,未能回家。
史书上的数字,终究是冰冷的。而,人,却是如此鲜活。
刘浪的眼前,也禁不住出现一片血色,属于第十七师的血色。
本书来自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