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果说科尔沁各部的首领,也就是父亲或者说父辈们,不知道大明朝的实力,那么在大明朝的紫禁城中当时已经生活了一年之久的海兰珠,可是知道得很清楚。
新军的编建,新式和腰牌,所以一路上很顺利地出了古北口。
说到底,他们其实奉的皇差,所以,不仅顺利地出了古北口,也很顺利地通过了热河地区和乌拉哈达地区,最后往北越过了西拉穆伦河和纳里特河,回到了查干浩特以北的科尔沁左翼蒙古人的牧地。
在格勒珠儿根会盟之后,科尔沁左旗的牧地,被划分在了查干浩特以北。
当然,他们抵达的时候已是夏季,彼时的科尔沁左翼蒙古,已经变成了科尔沁左旗。
而海兰珠的口信,自然被顺利地带到了科尔沁左旗旗主和硕贝勒斋桑的手中。
与此同时,哈斯干与阿格拉巴日的返回,也让斋桑对自己活着的儿子里最大的一个即满珠习礼放了心。
斋桑没有让哈斯干和阿格拉巴日带回来任何的回信,书面的没有,口头的也没有。
不过他却很快放行了乌兰图雅和苏日娜的家人,并且没有提出任何条件,就让他们跟着哈斯干和阿格拉巴日返回了大明。
就在龙麾下东江镇的五路总兵府与朝鲜仆从军。
而蒙古方向,则是归义王布尔哈图及其麾下的喀喇沁各部人马、库伦部的人马,还有崇祯皇帝设想之中的科尔沁人。
当然了,这两个方向都是偏师,真正的杀手,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由自己亲自带着近卫军出山海关,与辽东镇的军队会师之后直奔沈阳。
不过,这最后的一路,也是最终奠定胜局的一路,却必须要等到建虏后金国的东西两翼全都被解除了武装之后,或者说被砍掉了臂膀之后,才能真正出动。
原本历史上的黄台吉曾经这么说:“取北京如伐大树,先从两边砍,则大树自仆。明朝精兵一尽,我再四周纵掠,北京一定可得!”
而如今这位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恰好对此印象深刻,因为黄台吉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还果然就凑效了。
其中黄台吉所说的两边,同样指的是朝鲜方向和蒙古方向。
不过,这一世,朝鲜方向黄台吉拿下了,但是却又丢掉了;而在蒙古方向上,如今只剩下科尔沁四部或者说科尔沁四旗了。
东西乌珠穆沁、扎鲁特、扎赉特四部,被其迁入了松花江上游的海西女真旧地安置去了。
只要崇祯皇帝从黄台吉的手中拿下科尔沁四部,那么原本历史上落在大明朝头上的命运,就将降落在后金国的身上,而历史上崇祯皇帝的下场,也将注定成为他黄台吉的下场。
因为拿下了科尔沁四部之后,不仅相当于是砍断了女真人的一直臂膀,而且也能将漠北蒙古的三大汗部与女真人之间的联系切断,让黄台吉想勾搭联络也勾搭联络不上。
崇祯皇帝最初关于科尔沁的布局,比如接受了牛聚明的建议,迎娶了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海兰珠,就是为了等待着有能力实现这个战略意图的一天。
而这一天,已经不远了。
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这才是复仇的最好方式。</content>
本书来自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