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玄幻奇幻>天马行空四部曲> 第九十一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1 / 2)

《琵琶行》描绘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一次在长江上送客,听到一位来自长安的女伎演奏的琵琶,所勾引出的贬謫寂寥之情。琵琶行特别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对比京城女伎与自身贬謫的双双痛苦经歷,而道出人人皆知、却未能言之的全诗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其次是对琵琶声音的描写,藉由生动的形象比喻、以及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感受等,使人有置身於音乐之中的感受。

歷来多认為《琵琶行》是与《长恨歌》相提并论的杰作,胡适甚至认為《琵琶行》的成就高於《长恨歌》。

杂律诗─

由元稹為白居易所编次的《白氏长庆集》的归类可知,杂律诗泛指未能归类為「讽諭」、「閒适」、「感伤」三类的诗歌。

这类诗歌常是因遇到某些时空情境、或事物,让作者於一笑、一吟,因而随性地写出的诗歌,常用作与朋友们彼此舒怀的工具。

由於「讽諭」、「閒适」、「感伤」三类全属古体诗,白居易所作近体诗全数被归类為「律诗」。这些「律诗」可能可以进一步分类。以《江楼夕望招客》為例:

江楼夕望招客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这诗是白居易在杭州的夏天,欲邀友人至望海楼作客而写。一、二句写远望之景。三、四句写近望之景。五、六句採比喻的手法,用「雨」描写「风声」、用「霜」描写「月色」,借用「雨」「霜」的清凉意象,引出七、献之一,其文字流畅生动、情感真挚、说理逻辑性强,具有独特风格。

《游大林寺序》、《草堂记》、《冷泉亭记》等,清新雋永,对后来的小品文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白居易曾任知制誥,他响应当时元稹对詔、誥等官方文体的改革,以古文书写,是古文运动的响应者。

其他如白居易為应科考而拟作的赋、《百道判》,曾是当时士子争相模拟的对象,他的《策林》也是為了应科考而作,金朝时徒单鎰翻译《策林》為女真文字,是最早译為女真文字的汉人典籍之一。

人物形象、人生哲学─白居易在《与元九书》里,描述他的人生哲学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认為应当坚守自己的理想,以等待适当时机到来。

当时机来临时,就要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反映在诗文上,就是「讽諭诗」的创作;时机没有来临,就好好修养自己,反映在诗文上,就是知足保和的「閒适诗」的创作。

白居易的个人修养,可用「知足」二字概括。陈寅恪认為白居易的「知足」思想,是源於老子「知足不辱」的想法。

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也常表现在诗文之中,例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餘」,其后官职调动而调整俸禄时,白居易也多有诗文记载,大多也都能反映其知足常乐之情,例如:任左拾遗「月惭諫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任太子宾客分司「俸钱**万,给受无虚月」、任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做閒人」,退休(致仕)后领取半俸「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餘」「寿及七十五,俸佔五十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