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
828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83o年12月,任河南尹。831年七月元稹去世。
832年,為元稹撰写墓誌铭,元家给白居易润笔的六七十万钱,白居易将全数布施於洛阳香山寺。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
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辞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封冯翊县侯,仍留在洛阳。
839年1o月得风疾。841年,罢太子少傅,停俸。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领取半俸。846年8月去世,赠尚书右僕射。葬於龙门(今龙门石窟之白园)。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歷於龙门一带。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
845年,白居易74岁,尚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与白居易;同年夏,以七老合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
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号香山居士,為僧如满之弟子。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閒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而844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集》是日本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白居易认為是反映自己人生哲学(道)的工具。而依自己的现况,又可分為「兼济」、与「独善」两类。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為讽喻、閒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本人特别重视两类诗文:其一是作為「兼济」工具的讽諭诗,其一是则是反映自己「独善」心志的閒适诗。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胡适归纳白居易基本主张:「可说是為人生而作!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洩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讽雪,弄花草而已』。」
白居易的诗歌理念与元稹一致。陈子昂与李白古诗作品、以及杜甫写实作品,对元、白的诗歌理念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对於白居易的主张,刘大杰认為白居易「作了大胆的批判和正确的评价。」胡适肯定白居易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改善时政的意图,但也认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过於狭隘的缺陷。
白居易对前人诗作,也因他的理论,而出现相冲突的评价。例如《与元九书》里,认為晋宋是「六义寖微」的时代,而有「以渊明之高古,偏放於田园」的批评;然而白居易不但有《效陶潜体诗十六》的诗作,也曾明确地表示仰慕陶渊明的為人。
白居易他的诗歌现存近三千。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