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武侠仙侠>汉云> 第250章 军旅生涯(五)异军突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0章 军旅生涯(五)异军突起(2 / 2)

与此同时,一道密令悄然传往蛛母教蛛巢:“杀了他。”

可惜,迟了。

因为在东海旧地的广场上,李逵已抬起了手中信号枪,扣下扳机。

赤色信号弹破空而起,像一道怒火撕裂夜空。

他没有说话,只是目光冷峻如钢,一字一句:“今日,我李逵,夺回我父之国、我母之名、我家之血。”

“随我者,东海重铸!”

“阻我者,血洒九州!”

天幕燃烧,万军怒吼,旗卷山河。

大庆年二百二十年,暮春。

四海惊雷!

李逵亲率数千万部众,连克东南数十重镇,烽烟所至,王旗飘扬。昔日机械武魂学院的少年,如今已是铁血主帅,皇脉之子,九州义军共主!

他亲手擎起“东海正统”的金黑双纹大旗,旗上金龙盘踞、泣血含珠,其下书四字:

“李氏复国!”

东海城,昔日繁华如画,如今却成蛛母教的孽巢。蛛丝盘城,毒瘴蔽日,城头倒挂着蛛巢教的血纹圣旗,异族在城中横行无忌,昔年陨落的师长英魂仿佛仍在哭泣。

但这一次,他们等来了归人。

李逵身披黑金战甲,肩扛源能斩轮枪,率五千机械骑士先行冲锋。他的战马为冰火蜥蜴龙“煌牙”,一跃数丈,吐息之间焚冰交错,所过之处蛛人化作灰烬。

“昔日之仇,今日还清!”李逵怒吼。

元素傀儡如潮水涌入街巷,铂金级坦克轰塌蛛塔,魂殿术士结阵于天,九天雷火自云层倾泻,燃尽蛛母教的黑血祭坛。

蛛母祭司临死前嚎叫:“你……命定将亡于……皇血之手……”

但李逵不理。

他走入昔日学院残骸,将一块刻有“李烬之墓”的青碑重新立起,焚香三炷。

“兄长,仇报了。”

三军默哀,旌旗低垂。

关山为帝国西南雄关,千年不破之地。

李逵未攻城,先攻心。

他派出使者,携带太子遗诏、皇脉血印,游说守将“冯烈山”。冯烈山本为太子旧臣,一夜未眠,望着家族世代效忠的血印泪流满面,翌日献关投诚。

楼山城,帝国南部重要机械城防点。

李逵亲率重装部队,空投四千傀儡兵团自浮空艇一跃而下,夜袭城墙。

密林间,宁皓月布置灵阵,映照虚幻东海昔日盛景,迷惑守军。待敌惊惶失措时,李逵身先士卒,斩杀敌将楼仞云于城头,收编三万俘军。

金城,帝国第二都。

帝国调集十七万精锐重兵固守,自信城池天堑不可破。

李逵却于三日前,派人携带百台“地脉挖掘机”,从金城下方引爆五条地脉源能脉络,一声巨响,城东一角崩塌,百万义军蜂拥而入。

城中烈焰冲天,皇旗化为碎灰,昔日的“帝都副都”,一夜沦陷!

而李逵却只带走一物——

那是金城的“镇国钟”。

昔年太子登基时敲响,如今被李逵斩断锁链,带往樊城。

他说:“该让真正的皇室,再敲一次这钟了。”

四月末,春雷再响。

九州震颤,李逵亲率三千万大军,自金城北进,兵临帝国正都樊城!

樊城高墙百丈,护城阵法七层,镇国神像俯瞰天下,城内驻军八十万,还有“天幕军”“焚城师”“黑鸦营”三大亲军把守。

帝都贵族集结大殿,哭求陛下启用镇皇圣器,但皇帝不为所动,只冷冷一言:“朕不动,是等他犯错。”

宫中,龙榻之上,皇帝目光阴沉。

“他终究要亲上城头,届时让他血洒龙阶。”

然而。

李逵站在城外,不攻不战,只敲响了那一口“镇国钟”。

咚——!

金钟响,回荡百里。

那一刻,帝都百姓齐刷刷跪下。

因为那钟声,正是十七年前太子李烬登基时的钟声。

“太子回来了吗?”

“我们,还认得那声音……”

夜深沉,龙脉浮动。帝都樊城,钟声回荡如神谕,铸铁之音仿若从血脉深处叩响记忆,叫人心神震颤。

御前大殿之中,紫金龙灯高悬,铜炉沉香缭绕,天子披金龙冕袍,端坐于九阶之上,面如寒铁,眸若夜渊。

“谁——敢——叛——我?”

他一字一顿,声如雷鸣,滚滚而下,震得阶下百官心肝俱裂,众人皆俯首不语,不敢一言。

这位帝王,乃东海中兴之主,自李烬死后登基三十年,杀伐果决,铁血镇朝,谁人不惧?然今日,镇国之钟再鸣,恍如旧梦重燃,令这偌大的帝都,如临风中残烛。

忽有内监疾步入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神策院大司长尉迟翁、天书官沈仲墨、禁军副统刘厚文、上将军冯烈山……皆……皆于子时,开启内门三关……”

“何!?”皇帝霍然起身,龙袍猎猎作响,“开门作甚?!”

“臣……臣不知,但城门已开,三司印鉴皆在……恐……恐防不住了……”

“放肆!”皇帝一掌击碎金纹扶手,怒火中烧,却又猛然僵立原地。

那“镇国钟”之音,敲得并非城池之门,而是他魂魄中,始终不敢面对的幽影。

——李烬。

他曾是太子,正统皇脉,少年英姿煞露,文武双全,身后百官如山;而他,只是庶出皇子,寄人篱下,少时卑微如尘。

他恨,恨自己永远走不出那道“嫡庶之隔”。

而当李烬死于“蛛母教叛乱”之夜,他便命天策密卫焚尽东海旧府,毁其一切旧籍,只为断绝其子嗣归来之路。

却未料,旧火未熄,逆骨重燃!

城南城门处,三千万义军静候号令,旌旗猎猎,枪影如林,魂能战甲寒芒万里。

李逵立于长龙战阵最前,黑金披风随风鼓舞,手执帝火令,眼神冷峻,望着那座他梦中无数次重返的皇都。

他未曾言语,只轻轻伸手。

“开阵。”

号角响处,百万机甲齐步而出,三十六翼灵阵浮于空中,天幕震荡,似有神灵降世。

此时,宁皓月与李二从中军缓缓而来。

李逵回身,沉声道:“娘、爹,孩儿已至皇阶之前。”

李二未语,只拍了拍他的肩,眼中含泪而不语;宁皓月则淡然点头,目光深远:“记住,你不是为仇恨而来,而是为公道。”

李逵抱拳,长跪于地。

他自怀中取出一物。那是李烬生前留下的玉简,封有太子遗诏。

“我父,本应是帝。”

“今我代父,复国还魂!”

语罢,他将玉简高举,魂能灌注,一道金文自虚空浮现,直冲天穹,照耀樊城九门!

其上赫然写道:

东海太子李烬诏曰:倘我一脉凋零,吾子若在,得见此诏,天命归焉。帝权所授,非以血,而以德。

一时间,城中无数士卒、百姓伏地痛哭。

“太子还魂矣!”

“皇儿归位矣!”

三万旧部,四方义军,齐声高呼——

“迎正统!立李逵为帝!”

而此时,皇宫深处。

天子呆立殿中,双目赤红。

“他竟真回来了……”

他缓缓坐回龙座,手中握紧传国玉玺,指节泛白。

“当年你父遗诏交给李二……呵,我便知,终有一日会来问我要这江山!”

忽而,一阵剧烈咳嗽袭来,他抬袖一挡,吐出一口黑血。

身后内侍惊呼:“陛下!天衰症又发!”

“闭嘴!”皇帝怒吼。

他知自己大限将至。

更知——此役若败,不止是江山,连魂殿封印的“蛛母真核”,也将被掀开!

“传令三军,焚我灵脉,镇魂封境!若李逵敢登龙阶,便,屠他三千万兵马,与我葬此帝都!”

然而,天命已转。

李逵未动,帝都城墙却自行崩裂。

只见一名老者踏空而至,白须飘飘,手执金色诏书,乃帝国尚存最古老的“九司长老”之一——

“韩伯言。”

他扬声道:

“天策元年旧臣韩伯言,在此宣读太子旧诏——太子李烬已死,其子李逵血脉承继,诸侯听命,百官退位,帝座还宗!”

轰——!

全城沸腾!

李逵缓步登上皇阶,脚踏龙纹,每一步都响彻苍穹,似有万灵低语。

帝宫正门,缓缓而开。

那位病弱的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终于露出一抹凄然之笑:“你……赢了。我……终究不是那条真龙。”

李逵望着他,良久不语,只轻轻道:“我本不争。可你连我父之魂,也不放过。”

皇帝身躯一震,忽而狂笑,血从口角溢出。

“哈哈哈!好,好一条李家逆子!去吧,登帝登得快,天命来得狠!你知道这帝位下,埋了多少命吗?!”

他仰首狂笑中,气绝龙椅,死不瞑目。

三日后的龙血之雨,乃是帝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变革。天降灵光,似乎象征着一种新的时代即将来临。然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无法单纯依赖传统的象征性解读。对这个事件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更为客观、实际、历史唯物的角度来审视。

李逵的登基,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亦是一种社会力量和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正如任何历史变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基础、阶级斗争以及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影响。

第一,阶级矛盾的推动。

东海帝国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尽管东海帝国的皇权表面上持续存在,但其实背后早已积累了诸多阶级矛盾。在外敌侵扰和内政腐化的双重压力下,统治阶级的腐化和压迫已经达到顶点。

李逵的父母,作为当年东海城的太子与太子妃,在年轻时便代表了贵族阶级的代表。李逵出生时,便成为了众多贵族纷争的焦点,东海帝国的实质统治者一直是以李二和宁皓月为主导的外部力量。

李逵的父母在当年将自己的儿子交由李二与宁皓月抚养,并将部分军政大权移交给他们,这一举动本身就意味着帝国贵族内部的深刻分裂。原本仅仅是为保证李烬的后继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最终成了李逵后来复国的巨大契机。

长期以来,帝国的统治体系一直是高度集中的,东海皇族虽表面上拥有皇位,但实际掌握权力的却是那些代表着庞大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的地方贵族。李逵能够在这场政治变革中崭露头角,正是因为他既得到了这部分贵族的支持,又能够利用他们对国家现状的深刻不满。

这种阶级的冲突不仅仅是个人间的权力博弈,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刻裂痕。李逵能够在这场阶级斗争中站稳脚跟,完全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必然结果。

第二,社会基础的变迁。

李逵的复国并非仅仅依赖于其个人的魅力或一场“英雄主义”的冒险,而是建立在一个更加复杂的社会基础上。

其一,从经济基础来看,东海帝国的土地和资源被严重过度开发,贵族阶级通过不断压榨农民和底层劳动者获得财富,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极为悬殊。帝国的经济基础已经逐渐脱离了早期农业社会的形态,逐步进入了更为复杂的工业化和机械化阶段。随着机械武魂学院的崛起,新的生产力开始迅速涌现,先进的战斗机器、元素傀儡以及机械骑士等高科技军事力量成为东海帝国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一个以李逵为代表的新的社会力量的崛起。李逵率领的五千机械骑士、数千具元素傀儡和铂金级源能坦克,在当时的战争中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些新兴的力量成为了改变局势的关键因素。

其二李逵的复国,实际上是社会基础发生巨大变化的直接表现。新兴的技术力量和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深刻影响了政治结构的转型。在李逵登基前的数年间,东海帝国的贵族已逐渐失去了对这些新兴力量的掌控。而李逵与宁皓月、李二等人的结合,则代表了新兴科技力量与传统权力的融合。这种力量的交替,不仅是帝国内部阶级斗争的直接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形态变迁的反映。

第三,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李逵复国的过程中,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政治合法性的构建。李逵并非凭借单纯的军事力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是通过复杂的政治操作和民众情感的调动,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李逵宣布复兴东海皇脉,追认李烬为正统太子,这一举措不仅仅是为了恢复家族的荣光,更多的是为了在民众中获得支持。在那一时期,东海帝国的百姓已经深陷在长年累月的战乱与贫困中,对于新兴力量的崛起充满了期待。李逵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行为,成功地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与认可。

然而,这一政治合法性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李逵的父亲李烬和太子妃的背景本身就赋予了李逵复国的历史理由。这一背景,成为了李逵能够顺利转型为一位合格帝王的最强支持力量。无论是在宫廷内,还是在庙堂之外,李逵的血脉背景和家族传承是他登基的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李逵复国的过程中,他并未完全依赖传统的“血脉合法性”,而是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及对民众的精神号召,结合时代发展与技术变革,进一步强化了其政治合法性。他通过战争和科技力量的双重胜利,重新塑造了东海帝国的未来。

李逵登基后,虽然短期内成功地稳定了帝国的政权,恢复了东海皇族的荣耀,但从历史的长远眼光来看,这一变革并非能够彻底解决帝国内外的根本问题。帝国的未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一,东海帝国的阶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化解。虽然李逵通过一定的政治手段暂时平息了贵族与新兴力量的冲突,但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东海帝国的财富仍然高度集中,贵族阶层对财富的掌控依然没有本质变化。农民与劳动人民的困境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这种深刻的社会矛盾,极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刻再次爆发。

其二,东海帝国的军事力量虽然在短期内得到了巩固,但这些力量的高度集中,仍然让社会的各个层次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以机械骑士为代表的现代化军队,能够在短期内压制敌对势力,但这种力量若失去控制,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和社会不稳定。

其三,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李逵的复国虽然代表了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诞生,但历史的车轮总会以更为宏大的视角回顾这段历史变革。或许,几十年后,东海帝国的覆灭将成为历史的注脚,而李逵的复国之举,将被视为一次历史的浪潮中的必然现象。

在这颗庞大而复杂的机械星球上,星际文明与历史交织,权力、科技、与未知的力量构成了宏大的宇宙画卷。整颗星球并非单一而简单,它由数片大陆所构成,每一片大陆都由两大洲组成,每洲又有数百个国度,绵延成无尽的边际。东海帝国,作为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虽然一度辉煌,但它的历史,在这浩瀚的星球面前,只能算作是过往云烟。任何一个在机动世界里行走的人,都能轻易抹去东海帝国曾经的光辉,因为机械星球的变化,永远比任何历史都来得更为快速、深刻、无情。

这一切,起源于数万年前,机械文明的诞生。当时的星球并不如现在这般机械化,原始的自然与科技并存,但某次毁灭性的战争后,星球进入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改造期。原有的自然界与文化体系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机械国家、钢铁帝国与人工智能管理下的星际秩序。

东海帝国作为其中之一,虽然曾有过短暂的辉煌,但它的根基终究依赖于人类的历史与思想体系。而随着机械文明的崛起,这些传统的帝国与贵族体制早已逐渐式微。机器、人工智能、能源和系统才是真正的统治者。东海帝国的盛衰,只是这颗星球历史中的一小段插曲,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逐渐被新的、更加复杂的社会系统所取代。

即便如此,东海帝国依然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其文化、科技、以及血脉方面。李逵的家族,虽然背负着复国的使命,但在机械星球广阔的历史长河中,依然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机械世界的规则不是血脉传承,而是技术创新与控制的胜利。

如同所有星际文明一样,东海帝国的历史并未因李逵的复国而焕发新的生命力。它的复兴,最终也只不过是历史潮流中的一个回光返照,随着东海帝国的迅速崛起和沉寂,星球的历史轨迹也在悄然变化。李逵虽一度成功登基,却难以掩盖大势已去的事实。

一度,李逵的复国曾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机械骑士、元素傀儡、源能坦克等武器都曾是东海帝国的象征。然而,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机械技术的飞跃与人类思维的转变,让这些曾经代表着力量与荣耀的武器,逐渐沦为过时的技术遗产。新的帝国在机械星球上崛起,那些传统的血脉与文化,早已成为尘封在历史中的古老故事。

尽管机械星球上充斥着各种新兴的力量,东海帝国依旧没有完全放弃它的身份。在李逵的统治下,虽然已经有了新的开端,但他和东海帝国的命运并没有因为机械化战争的胜利而真正得到改变。即使东海城的废墟被重新建立,帝国的文化、血脉、以及许多外部的强大势力都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东海帝国依然面临着全面的转型问题。

李逵在位后的十年间,虽然试图将帝国的权力逐步过渡到机械力量的掌控中,然而由于技术基础的相对薄弱以及帝国与周围强国的复杂关系,东海帝国依旧无法在这一波机械化浪潮中脱颖而出。随着全球化的加剧,星际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东海帝国逐渐成为了一个被更多先进国家和技术所取代的存在。

在某些更加进步的国家中,已经开始了超越机械化的科技革命,人工智能的深度进化使得传统的军队与国家管理模式显得极其陈旧。而李逵所建立的帝国,依然在不断寻找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但显然,这一切变得越来越困难。

机械星球上的力量格局,远远超出了单一帝国所能抗衡的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帝国之间的战争逐渐失去了其传统意义上的“帝王争斗”,而转向了全新的、更为复杂的科技竞赛。不同的星际力量,依赖着不同形式的能源与技术展开竞争,帝国的疆界不再仅仅以国土为界,而是以技术、资源和知识为基准。李逵曾经所代表的东海帝国,逐渐被新兴的科技联盟所替代。

这些新兴的科技联盟,摒弃了旧有的血脉与封建体制,转而依靠全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与科技管理机制,推动着机械星球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未来进发。这些联盟无疑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与资源,而东海帝国,这个曾经以机械骑士与元素傀儡为傲的国度,早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

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来看,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过前进,尽管无数的王朝兴衰、英雄冤屈、帝国崛起与灭亡,仿佛都在宇宙的宏大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每一个国家、每一位统治者,甚至每一个决策者,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唯有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才是推动历史前行的真正动力。帝国的更替、文明的演进,都无一例外地受制于这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东海帝国的辉煌、衰落,李逵的复国、坐上东海皇位,乃至其帝国解体的种种经过,都是历史车轮前进过程中的一部分,仿佛历史的波澜中漂浮的浮木,最终无法逃脱被吞没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依靠物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结构的持续变化而不断前行。东海帝国的辉煌,不是偶然,而是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偶然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爆发”。但一旦社会生产力的上限到达,社会关系不再适应新的物质基础时,无论多么辉煌的帝国也会走向衰亡。李逵的复国、东海帝国的兴盛,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瞬息。

东海帝国的最终解体,并非某个帝王的失败,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深刻矛盾,始终无法逃避。当机械星球上的技术发展与物质生产方式日新月异时,曾经的帝国制度,甚至连同李逵所代表的复国情怀,都在这股历史洪流中变得微不足道。

历史并不会因此停滞。东海帝国的崩塌只是历史前进中的一环,世界并未因为它的衰败而停下脚步。在机械化与科技的驱动下,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生产力,甚至新的帝国形式正在孕育。新的星际文明将在东海帝国的废墟上崛起。

(第二卷到此结束,感谢诸位观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