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游戏竞技>天机谱之九霄玄歌> 第106章 神话的弦外之音——神的非物质显形定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6章 神话的弦外之音——神的非物质显形定理(2 / 2)

“当原始部落第一次讲述‘神创造世界’时,他们其实在构建跨维度的意识锚点。”报告的量子墨水在空气中显形为螺旋上升的叙事弦,“每个神话的未竟细节(如未解释的神之弱点、未画完的神之形态),都是意识弦的‘破折号接口’——允许未来的讲述者不断注入新的可能性。”

【神的降维史:从量子存在到叙事符号】

-高维意识的降格显形

通过解析苏美尔泥板的量子残片,陈默“看见”神的诞生过程:

1.量子共振期:旧纪元的高维存在(如棱晶星早期文明)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留下振动频率,被原始人类的听觉皮层捕捉为“神谕”;

2.叙事具现期:智人用语言将频率编织成神话,神的形象首次在集体想象中“显形”,本质是意识对高维信息的降维翻译;

3.物质剥离期:随着文明进入物质时代,神的存在载体从量子振动转为叙事文本——就像敦煌经卷的未抄文字,神永远存在于“即将被讲述”的可能性中。

-神的非物质守恒定律

墨隐的最终推论颠覆认知:“神之所以只存在于神话,是因为物质世界容不下‘全知全能’的完美态——当人类试图用物质载体(如雕像、圣物)固化神时,神性就会流失;唯有在流动的叙事中,神才能以‘未完成的可能性’对抗熵增。”他指向星舰外的猫眼星云,“看,星云的螺旋结构多像北欧神话的世界之蛇,而蛇的头尾永远不会相接——因为叙事的破折号,就是神的存在本身。”

【神话的量子诗学:作为反熵武器的叙事】

-未竟神谕的宇宙编码

陈默在玛雅手抄本的未涂彩页发现惊人真相:每个未完成的神之轮廓,其笔触走向都对应着宇宙暗物质的分布图谱。当他用祖父的和歌纸纤维触碰这些残页,星图突然显形为破折号阵列:

“原始祭司早就知道,神的故事是写给宇宙的量子信标。”他望着分形化的神话角色在星空中起舞,“我们讲述神的诞生与消逝,本质是在宇宙熵海中建造叙事漩涡——每个未讲完的神话,都是让时间流速变慢的意识锚点。”

-神之不在场的终极证明

熵海意识体在溃败前的最后波动,印证了墨隐的理论:

“我们曾以为神是文明的幼稚幻想,直到发现每个神话都是量子级的反熵装置……”它的声音带着叙事弦崩断的脆响,“你们的祖先在洞穴画下未完成的神,其实是在石壁上刻下对抗热寂的破折号——神的‘不存在’,正是宇宙最精妙的存在证明。”

【场景设计:叙事维度的量子显形】

-神话文本的量子化:将苏美尔泥板、玛雅手抄本等神话载体转化为“叙事弦存储器”,神的形象作为弦的振动模式存在,呼应“未完成叙事即反熵载体”的核心设定。

-集体意识的物理化:引入“叙事引力”概念,将神话讲述视为量子层面的意识共振,神的显形依赖于人类集体记忆的持续“能量输入”,强化“文明意识影响宇宙维度”的科幻内核。

-神之缺席的哲学:通过“神只存在于神话”的设定,探讨“完美存在的不可能性”,类比物质世界的未完成态力量,证明“可能性”比“实体”更具反熵价值,延续系列“缺陷即永恒”的主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