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美文同人>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第156章 刀光火铳映寒雪:彻彻儿山之战的生死博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章 刀光火铳映寒雪:彻彻儿山之战的生死博弈(2 / 2)

当朱棣在前线浴血奋战时,远处箭楼上的朱权正紧张地注视着战局变化。

他用千里镜紧盯战场,当泰宁卫安出帖木儿的骑兵出现时,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九道牛皮凭证。

这些凭证表面印着普通戍边图案,关键信息用针刺微孔组成暗码,需特定角度查看才能识别。

\"楚毅,带王府护卫出北门!\"朱权特意强调,\"每设烟墩都要埋入刻有日期的陶片,若有异动,立即用预先约定的符号传讯!\"

他望着远处的硝烟,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在这场边患中既保境安民,又不触怒朝廷。

战至巳时三刻,蒙古骑兵终于溃散。

朱棣顾不上追击,立即命人清点伤亡。

写战报时,他特意用普通麻纸,仅加盖王府常规印章。

按例在战报末尾注明参战卫所、伤亡人数的计算方式,确保每一项数据都有据可查。

奏疏中如实描述陈亨的作战表现,附上三名亲卫的联名证词。

奏疏采用标准的四重封缄:内层浸蜡油纸防水,中层桑皮纸盖三道骑缝章,外层竹筒接口浇铅水,最外缠绕印满王府徽记的丝绦。

他深知,在朱元璋晚年多疑的时局下,任何疏漏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战后大宁王府,朱棣指着变形的火铳:\"此次虽胜,火器弊端尽显。\"

朱权命鹿鸣取来《北疆军备疏》,文中全是战场见闻实录,只字不提建议:\"伏乞陛下敕令工部、五军都督府详查。\"

奏疏严格按照官方格式撰写,关键信息以朝廷认可的密语标注。

朱权同时准备了第二份奏疏,以修缮边塞为由,将关键信息藏在城墙砖石损耗的描述中,符合朝廷规定的奏报方式。

两人都明白,在这敏感时期,任何建言都可能被误解为僭越。

宁王妃张氏听闻丈夫平安,扶着小世子的手微微发颤:\"按例备百副甲胄、千石粮食,再选二十名医官,\"她顿了顿,\"记得在物资清单上注明,是遵《洪武二十六年恤军条例》。\"

丫鬟桃夭攥着兄长的家书,\"已升总旗\"的字迹被她摩挲得发亮,信纸背面还密密麻麻记着《武经总要》的摘录——那是兄长叮嘱她学习的兵书。

王府内表面平静,实则每个人都在为这场战事的后续做着准备。

应天皇宫内,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由近侍捧着奏疏逐字审阅。

自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后,他对边防奏报尤为关注,仔细查验文书的纸张质地与印鉴真伪。

案头摆着的《皇明祖训》,时刻提醒着他对藩王的防备之心。

\"着内廷宦官持朕手谕,协同兵部差役即刻北行!\"朱批落在奏疏空白处时,笔尖重重顿出墨点。

手谕装入贴有\"御前密旨\"黄签的檀木匣,由六名锦衣卫校尉明面上警戒,暗中另派十二名亲信侍卫随行,他们身着普通士卒服饰,通过特定的腰牌形制和暗语进行身份确认。

他要亲自查明北疆战事真相,确保大明江山永固。

草原深处,把儿孙踢翻酒囊,暗红酒水渗入雪地。

斡尔答擦拭着银狼图腾,想起陈亨收招时那抹犹豫:\"当年会盟的情分,怕是要断在汉人手里了。\"

他们不知道,此刻大明的调查组已乔装成茶马商队,领头的正是朱元璋的贴身侍卫,马鞍夹层里藏着钦赐的尚方宝剑。

彻彻儿山的硝烟尚未散尽,新一轮的博弈,已在看不见的暗处悄然展开。

而这场博弈,不仅关乎北疆安危,更牵扯着大明王朝内部复杂的权力格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