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美文同人>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第9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救灾、税改与互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章 洪武末年大宁风云:救灾、税改与互市(2 / 2)

朱权与李大人及其他官员在书房中展开了深入讨论。李大人说道:“宁王殿下,朝廷经过多番商讨,初步决定在大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对于商业贸易,将根据不同的品类和规模,制定差异化的税率;对于农业税收,考虑到今年大宁部分地区受灾,将适当减免。”

受程朱理学“仁政”“民本”思想影响,朱权听后,心中一喜,但仍谨慎地说道:“李大人及诸位大人,朝廷的方案考虑周全,大宁百姓定能从中受益。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商业贸易的税率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大宁的实际情况,避免给商户造成过重的负担。另外,对于受灾地区的农业税收减免,如何确保落实到每一个受灾百姓身上,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朱权还特别提及,税收政策调整要考虑货币因素,目前大明宝钞虽广泛流通,但存在贬值风险,建议在税收征收和减免中灵活调整宝钞与实物的换算比例。

一位随行的户部主事点头表示赞同:“宁王殿下所言极是,我等回去后,会将殿下的建议如实上报朝廷,共同商讨完善。在实施过程中,也希望殿下能够多多配合,共同推动税收政策的顺利调整。”

送走朝廷官员后,朱权才了解到,此次税收政策调整,户部主要负责主导,虽也与工部、礼部等部门有沟通,但工部主要是提供一些关于大宁地区基础设施现状的资料,礼部则从宏观礼仪和国家活动层面简单提及一些建议,并非像此前描述的那样深度参与讨论,最终的政策拟定还是以户部对全国财政收支情况、大宁地区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为主。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政策,朱权还组织了当地的商户代表和士绅,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中着重分析了宝钞和铜钱在不同商业场景下的适用性对税收的影响。

在朝廷的税收政策调整会议上,户部尚书强调大宁商业发展对全国经济的重要性,主张适度降低商业税率以鼓励贸易。但部分官员担忧税收减少影响国库收入,双方就此展开激烈争论。工部官员提出大宁道路状况不佳,制约商业运输效率,建议在调整税收时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礼部则从国家祭祀、庆典等活动出发,指出税收政策调整应避免与重要活动时间冲突,以免影响民生。经过多轮辩论,各方逐渐达成共识,初步确定了税收调整的方向和幅度。

消息传开后,大宁的百姓们议论纷纷。普通百姓们聚在街头巷尾,担心新的税收政策会加重生活负担,尤其害怕商业税率调整会导致物价再次上涨。士绅们则态度不一,有的士绅深受儒家“义利观”影响,积极响应,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朝廷宣传新政策,带头缴纳税款;有的士绅则私下里表示担忧,害怕商业贸易受限会影响自家产业收益,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准备联名向朱权上书,表达自己的诉求。

朱权决定前往大宁的军屯驻地视察,顺便了解军屯制度在当地的实施情况。大宁地处边境,军屯对于边防稳固和粮食供应意义重大。

来到军屯驻地,只见一片片整齐的农田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士兵们正有序地进行着农事劳作。负责军屯的将领陈亨迎上前来,向朱权行礼汇报:“王爷,自推行军屯制度以来,我军已开垦出大量农田。虽说这两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可观,但也不敢妄言自给自足。去年部分屯区就因雨水过多,庄稼歉收,还靠朝廷拨了些粮草应急。平日里,士兵们严格按照战时作战、平时屯田的要求,既提升了战斗力,又保障了一定的粮食供应。”

朱权微微点头,漫步在田间,仔细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注意到有些农田的灌溉沟渠年久失修,水流不畅,便询问陈亨:“这些水利设施多久未曾修缮了?如此下去,怕是会影响收成。”

陈亨面露难色:“王爷,修缮水利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前虽有上报,但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朱权神色凝重,说道:“此事我会尽快以正式公文上报朝廷,争取专项修缮资金。当务之急,你先在军屯内部调配一些闲置人力,对关键沟渠进行简单维护,确保眼下灌溉不受影响。”

接着,朱权又了解到随着军屯规模扩大,土地分配和耕种管理上出现一些纠纷。有士兵反映土地肥瘦不均,分配标准不够合理,导致劳作积极性受挫。朱权当即召集陈亨以及负责军屯事务的相关官员,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商讨解决办法。

朱权严肃地说:“军屯制度是朝廷稳固边防、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在大宁关乎边境安稳和百姓福祉,务必确保其顺利施行。如今发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土地分配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虑土地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制定更细致公平的标准。只是这些决策还需上报朝廷批准,我们先整理出详细的方案。”

正讨论间,一名士兵急匆匆进帐禀报,说两个屯所的士兵因为土地边界问题发生冲突。朱权闻言,立刻起身前往事发地。到达现场后,只见双方士兵情绪激动,气氛紧张。朱权大声喝止:“都给我住手!身为朝廷士兵,保家卫国才是你们的职责,怎能为了些许土地自相纷争?”

朱权当场听取双方诉求,经过仔细分析和勘查土地记录,做出公正裁决,暂时稳定住局面,但强调最终的边界确定和相关规定,必须上报朝廷,等朝廷批准后才能正式生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分配问题,朱权安排陈亨组织军屯内部人员,先对土地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初步丈量,形成报告上报朝廷,等待朝廷派专员或批准后再进行重新丈量和划分,确保每一位士兵都能得到公平的土地分配。军屯收获的粮食除部分作为军粮储备,剩余用于交易时,也会根据市场上宝钞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定价。

朱权上报军屯事务的公文呈递给兵部,兵部官员首先审核公文格式与内容完整性,再呈交尚书审阅。尚书召集相关司属官员研讨,结合各地军屯情况、朝廷财政状况等因素给出初步意见,再呈皇帝定夺。通常这一流程需耗费一月有余,朱权在焦急等待中持续关注军屯日常事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处理完军屯事务,朱权回到王府。他深知,大宁的边防稳固不仅仅依赖军屯。当晚,他召集谋士顾爻和晏昭,共同探讨加强边防的策略。

朱权说道:“今日去军屯视察,深感军屯虽重要,但要稳固大宁边防,还需多管齐下。二位有何见解?”

顾爻思考片刻后说:“王爷,军屯是基础,可保障粮草供应。但要应对边境复杂局势,还需加强卫所建设,完善烽火传递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外敌动向。”

晏昭也补充道:“不错,此外可与周边朵颜三卫等部落加强沟通,通过互市贸易增进往来,分化瓦解潜在威胁。同时,配备先进火器,提升军队战斗力。只是这一切都需朝廷批准和支持。”

朱权点头赞同:“二位所言极是。明日我便修书朝廷,恳请增拨资源修缮卫所,更新火器装备。另外,关于与朵颜三卫沟通互市事宜,也需先上报朝廷,等朝廷安排和指示。”

此后,朱权将与朵颜三卫互市的意向和初步想法,以正式公文上报朝廷。朝廷经过多部门商议,批准朱权派人沟通后,他才安排使者前往。使者抵达朵颜三卫后,先与朵颜卫首领把儿孙会面。把儿孙表示,互市对双方都有益处,但交易地点必须在他们部落附近,这样便于族人交易,而且交易时间要固定,不能随意更改。

使者回来向朱权禀报后,朱权又召集顾爻和晏昭商议。晏昭说:“朵颜卫的要求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也得考虑自身安全和管理便利。交易地点可在双方边界找一个适中的地方,既能满足他们需求,又便于我们管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