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意发出后,朱元璋并未放松对大宁的关注。他安排了锦衣卫中最为得力的亲信,密切监视大宁和朱权的动向,每隔三日便要向他汇报一次最新情况,以保障明朝边境的长治久安和中央政权的稳固。
在等待朝廷回复的日子里,朱权在监察御史的监督下,加强了大宁的防御,命令张泽带领骑兵在边境地区更加频繁地巡逻,防止其他北元势力趁乱生事,但每一项军事行动的安排都要详细记录并上报。闲暇之余,朱权会来到书房,轻轻展开一幅名家书画,细细品鉴,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暂时忘却了政务的烦恼;有时也会拿起一本诗词集,低声吟诵,享受片刻的宁静。
一天,当接到北元小股劫掠队伍滋扰边境的军报后,朱权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讨对策。他仔细查看地图,沉思片刻后说道:“这股敌军虽是小股力量,但不可轻视。他们选择此时进犯,很可能是试探我方虚实。我们可先派少量精锐骑兵正面迎击,佯装败退,诱敌深入,同时在两侧山谷设下伏兵,待敌军进入包围圈,便可前后夹击。”他的眼神坚定,思路清晰,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在决策前,他先派人通知了监察御史。幕僚们也迅速响应,刘先生建议先派人侦察敌军虚实,避免盲目出兵;孙先生则开始核算应对此次侵扰所需的粮草物资,确保后勤保障充足。
将领们纷纷表示,要立刻出兵围剿。但朱权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此次来犯只是小股势力,很可能是试探,贸然出兵可能会中圈套。而且,他也需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不给朝廷增添麻烦。
就在朱权犹豫不决的时候,萧烬羽匆匆赶来。他行礼后说道:“王爷,卑职已经派人去侦察了。这股北元势力不过是临时拼凑的劫掠队伍,并无周密计划。”朱权微微皱眉:“既然如此,我们不可大动干戈。萧指挥使,你有什么建议?”
萧烬羽想了想,说道:“卑职认为,我们可以先派轻骑部队进行驱赶,同时在周边设下埋伏。若他们逃窜,便顺势打击;若有后援,也能及时应对。另外,通知周边卫所做好戒备,以防其他北元势力趁机而动。不过最终决策,还请王爷与监察御史商议后,及时报备朝廷。”
朱权微微点头,待监察御史到来后,与之详细商议,最终决定采纳萧烬羽的建议。朱权立刻下令,派轻骑驱赶,设下埋伏,同时通知周边卫所。另外,将此事速速上报朝廷,每一道命令的传达都有专人记录。
朱权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大宁的安稳,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还需处理好与朝廷、周边势力的关系。大宁作为交通枢纽,道路四通八达,这既是优势,也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多方向的威胁,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夜幕降临,大宁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朱权回到王府,沈书瑶早已在书房等候。她看着朱权疲惫的样子,心中十分心疼,眼中满是关切:“王爷,先吃点东西吧。别太累了,身体要紧。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您最爱吃的点心。”朱权摇摇头:“书瑶,我吃不下。大宁的局势如此复杂,我怎能安心吃饭?如今事事受朝廷制约,稍有不慎便是大错。”
沈书瑶轻轻握住朱权的手,温柔地说:“王爷,你是大宁的主心骨,只有你保持冷静,才能带领大家度过难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陪着你。”朱权看着沈书瑶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书瑶,有你在我身边,我就有了勇气和力量。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大宁的百姓受到伤害。”
就在这时,萧烬羽求见。朱权让他进来后,萧烬羽行礼说道:“王爷,轻骑已出发,埋伏也已布置妥当。周边卫所也回复做好了戒备。朝廷那边的加急快报也已发出。”朱权微微点头:“做得好,萧指挥使。此次若能顺利解决,少不了你的功劳。只是一切都要按规矩来,不可疏忽。”萧烬羽连忙说道:“王爷过奖了,这都是卑职应该做的。只要能为大宁效力,卑职万死不辞。”
第二天,前线传来消息,轻骑成功驱赶了北元劫掠队伍,还在埋伏处消灭了部分妄图反扑的敌人。朱权得知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北元的威胁虽已大不如前,但小股势力的骚扰仍会持续。
此后,朱权继续在朝廷的严格指导和监管下加强大宁的防御,发展经济,训练民兵。同时,积极与朝廷沟通,按时汇报大宁的情况以及与北元部落合作的进展。每一份汇报都详细准确,不敢有丝毫隐瞒。在他的努力下,大宁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而沈书瑶,也始终陪伴在朱权身边,默默支持着他。她用自己的温柔和智慧,为朱权排忧解难,成为了他最坚强的后盾。在王府内,她恪守侧妃的本分,协助正妃将内宅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大宁这片土地上,他们携手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共同书写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萧烬羽也在大宁的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忠诚勇敢,赢得了朱权的信任和尊重。虽然他对沈书瑶的感情依然深埋在心底,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守护大宁,保护沈书瑶和朱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为大宁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时刻牢记在朝廷严格的制度框架内行事。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