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司马元显、谢琰这些人目光短浅,却不料
大乱将至,刘道规和刘裕这种寒门并不缺机会。
得到檀家的全力支持,刘道规实力不减反增。
寒暄了一阵,檀祇退下了。
谢琰也就这两下子,调走高珣和檀祇后,没了下文。
妖贼退走,逃散的百姓陆续返回,但谢琰却不知安抚,对他们不管不顾,也不训练新兵,整天不知道不是结交投奔而来的名士,就是派人请回之前逃走的太守、县令,官复原职……
刘道规在会稽完全没什么存在感,每天跟北府将领喝酒,倒是认识了不少人,都是京口乡邻,聊上几句,便混熟了。
各军补充粮草后,依次退回本镇。
刘道规离开的那一天,刘裕带着百多名军吏前来送行,热闹非凡。
连谢琰都惊动了,带着部曲前来,生怕出了什么乱子。
“京口和广陵就隔着一条江,以后咱们兄弟多聚聚!”
“若有什么鸟人欺负你,尽管来找我们,咱北府军一条心。”
几个年纪大的将领故意大声嚷嚷。
弄得谢琰脸色难看起来。
谢家原本在北府军中声望超然,这一战,谢琰高高在上,从不与将领亲近,也不抚恤其他诸部士卒,还暗中对付刘道规,人心尽失。
“多谢诸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就此别过,后会有期。”刘道规一拱手,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北去。
刘裕似乎有话要说,一直送出山阴城五里,周围没有外人,方才开口:“都督只图门户计,无甚大志,你日后不必在他身上下心思。”
司马元显征召刘敬宣入建康,明显不怀好意。
以刘牢之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还是将唯一的儿子送出去了。
如此一来,等于向朝廷示弱,主动暴露自己的弱点,伸长脖子,等着别人的刀落下。
当年谢玄放弃兵权,连上十余道奏疏,请求司马道子网开一面,最终还是死的不明不白。
到了刘牢之这种位置,根本容不得后退,他向司马元显妥协,只会在狼群面前,暴露出自己的软弱。
无法想象,天下十余载的一代猛将,竟然如此幼稚。
刘道规恨铁不成钢,“此番平叛,朝廷已经开始在打压他,难道不知”
“他这是在赌朝廷用得着他,不会赶尽杀绝,你好生经营鲁郡和兰陵,他日若有不测,你我兄弟还能有个落脚之地。”
“兄长放心。”
刘裕笑道:“都督不愿提携,咱们没有根基,爬的太高不是什么好事,唯有兵权和人望,才是你我最大的倚仗,天师道迟早还会再来,谢琰膏腴子弟,无真才实学,非其敌手,到时候还有用武之地,如今三吴八郡糜烂,朝廷根基已断,撑不了几年。”
刘道规一愣,若是以前他绝不会说这种话。
似乎那一日向刘牢之进谏后,他有些变了。
“彭城刘氏兴衰,不在刘牢之身上,而在你我兄弟身上,如此乱世,正是出头之日,你我兄弟当共勉之。”
刘裕扬起马缰,战马人立而起,仰天长嘶,然后向东奔去。
秋风徐来,横扫万里江山。
一瞬间,刘道规斗志高昂起来。
这年头任何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而已,自王恭举兵以来,江东越来越乱,东面有天师道,西面有桓氏。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