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成长在什么环境之中。
刘道规心中异常欣慰,八幢这么发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将近五十多名俘虏,都是青壮,大多一副木讷忠厚面相,想来也是经过筛选才带回来的。
毛德祖拱手道:“回禀参军,这些俘虏当年也是流民,南下后被贼人所掳,为了活命,不得不屈身从贼,如今皆已弃暗投明,愿入参军麾下为僮仆。”
僮仆就是荫户,与家奴无异。
山上贼寇并非全都罪大恶极,有很多也是活不下去的人。
“你等愿意归顺否”刘道规心中暗赞毛德祖会办事,其实自己当初走投无路,也准备占山为王。
“只要能有一碗饭吃,愿为参军效死。”
俘虏们全都跪在地上,模样说不出的可怜。
“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我家僮仆。”
僮仆跟部曲一样,都要依附刘道规。
江左很多失去田地的百姓,主动依附士族高门,这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刘道贵无从改变,如果没有僮仆这层身份,这些俘虏反而心中不安,沉不下心来。
每个规则都是约定俗成,不是刘道规能轻易改变的。
这年头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多谢主人。”
俘虏们声音都轻松了许多。
幢兵们休息了一晚,第二日重新出征。
尼丘山和蒙山只是泰山余脉,横亘在青兖徐三州之间,方圆八百里。
中兵和幢兵最多只推进到蒙山,北面的泰山形势不明,地形不熟,也就没有冒险。
那边的贼寇动辄三四千余众,不是现在刘道规能撼动的。
不过即便如此,收获极大。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刘广之、刘遵、刘钟、刘黑罴、毛德祖轮番北上,俘虏青壮六百余众,解救妇人孩童一千三百余众。
刘道规的僮仆增加到一千一百五十七人,正式跻身一方小豪强。
收获的钱两千五百缗,粮食一百七十石,布帛一千三百匹,金银一斤七两余,牛马牲畜三百多头,其他的釜碗瓢盆、破衣烂衫上万。
这还是士卒们交上来的,山上这么多贼寨,不可能只有这么点家当。
北府军贪墨的都是金贵之物,价值多少,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反正每个人见到刘道规,都恭恭敬敬的弯腰拱手,别提多客气。
“回去以后别再到处招摇,闷声发大财,心知肚明既可。”刘道规苦口婆心的叮嘱。
“参军放心,我等回去一字不提!”老卒们拍着胸口保证。
话还没说完,又一脸嬉笑的问道:“如今大破贼寇,不知何时回返广陵属下等已有两月不曾见家中父母妻儿,甚是想念……”
“秋收之后再说。”一看到他们这架势,刘道规就知道自己刚才的话白说了。
要怪只能怪自己官职品级不高,没有兵权在身。
如果能爬到桓弘的征虏将军之位,就不用瞻前顾后,可以放心整肃军纪。
以前想都不敢想,但现在实力膨胀,野心也跟着增长了一些……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