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章 刻石(2 / 2)

张由的话打断了他的思绪。

严毅循着他的声音望去,只见左侧两三百步开外,一片用夯土砖石垒就的平地与周围的砂石、杂草形成了鲜明对比。

空地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两丈的石碑,如同一座沉默的巨人,俯瞰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虽然碑身已经有了一些损坏,却丝毫无损它的威势。

严毅来到石碑前,只见碑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青苔在石缝间蔓延,藤蔓缠绕着石身,仿佛要将这古老的石碑与大地融为一体。

石面上,篆刻的文字依稀可辨,笔力遒劲,每一笔都仿佛要穿透石壁,直抵人心。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严毅仰头读着碑面文字,心中隐有触动,喃喃道:“这是.”

张由在一旁说道:“此乃始皇帝南巡会稽时留下的刻石,共有三座,最大的一座在山阴的会稽山,高达三丈。眼前这座仅次于会稽刻石,最小的一座在上虞。”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严毅不禁回忆起了前世看过的一些对始皇帝南巡的描述,再看看眼前这座高大的石碑,内心震撼不已。一字字地将石碑上的二百八十九个篆字看完,只觉一股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霸气扑面而来。

他立于刻石之前,神情庄重,良久叹息道:“始皇之霸气,可谓震古烁今。今观此碑,犹观其人,于愿足矣!”

说完,他缓缓躬下身子,朝刻石深深一拜,脑海中竟鬼使神差般地浮现出一句话:‘大丈夫当如是也!’

当他再次抬起头时,眼神中已多了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气质仿佛也发生了一丝改变。

众人在江岸旁待了两刻钟,方才离去。

回去时却是走的另一条路,沿途经过一座祠堂,堂内立着一尊石像,石像前摆着香炉,炉内点着竹立香,青烟缭缭,可见常有人祭拜。

张由指着石像道:“此乃伍公之像。”

严毅微微点头,伍公便是指伍子胥了。

伍子胥遭吴王夫差冤杀,尸体被弃于钱塘江。在民间传说中,其魂魄化为潮神,钱塘江大潮便是他愤懑不平之化身。

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惊天动地,世人皆以为是伍子胥显灵,以示其冤屈未雪,英魂不灭。

伍子胥在吴地的地位很高,祭拜他的百姓不少。

离开伍公祠堂后,众人回到刻石亭舍。

严毅大感不虚此行,又命人取来一块金饼,赠予张由。

张由在官道送别他时,认真道:“以君之仁德,当为钱塘之主。愿君早日平定钱塘,若有用得着鄙人之处,尽管吩咐,鄙人必效死力。”

严毅拍了拍他的臂膀,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张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但从其言语中可以窥出几分当地百姓的心思,算是一个好兆头。

一刻钟后,他抵达中军处,范偃见他归来,连忙递上一卷简牍:“少君,察事府刚送来的急信。”

严毅拆掉封泥,将简策看了一遍。

简内正是许昭回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他之前许以重利,试图将许昭拉上己方战车,心里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许昭贩过私盐,手里有现成的售盐渠道,自己用盐利引诱他,绝对比直接送钱更有效。因为只有做过私盐买卖的人,才真正知道其中的暴利。

对严毅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送出去的盐和布都是自产的,成本很低,以此换来许昭的参战,立刻就能让他攻占钱塘的胜算增多两分。

只要能攻克钱塘,区区三万斤盐,几万匹布,几万石粮,实在是微不足道。

钱塘便是后世杭州的一部分,不仅扼守着东海门户,还是吴郡与会稽之间的交通枢纽。历史上的吴越国和南宋,皆以此地为都城,其价值可想而知。

只要攻占了钱塘,他便拥有了入海口,可以与倭国、辽东及南洋诸国建立贸易航线,甚至还可以通过南洋诸国与印度洋沿岸诸国进行贸易,而印度洋沿岸诸国,与罗马又是存在贸易关系的.

好吧,有点扯远了,回到许昭身上来。对于许昭这个人,严毅还是比较了解的,毫不担心自己的付出会打水漂。这是一个很讲道义的人,你给他三分利,他便为你出三分力,你给他十分,他就会回你十分。

不过,严毅只打算与许昭进行短期合作,对方提出的结盟一事,让他颇感意外,也有些犹豫。

若是结盟,就意味着不能在短期内吞并余杭了。

许昭猜得不错,严毅已经将他列入攻伐名单,一旦攻克钱塘,就要对他动刀子了。

“给许昭回信,就说我允诺此事了。”

严毅思索片刻,便应承下来,决定先全力攻克钱塘,再做计议。

许昭是一把不错的刀,可以再用一阵子。

等到攻伐余杭的时机成熟时,区区一纸盟约,又能起到什么约束,真理只在刀剑之上,而非纸张之间。

许昭是一个知进退的人,和严白虎的关系也极好,或许可以用柔和一些的手段来处理。

严毅合上简牍,若有所思地望向前方。

浙阳渡遥遥在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