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现代都市>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第131章 孤向关圣帝君请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1章 孤向关圣帝君请示(1 / 2)

第131章孤向关圣帝君请示

“殿下,郑泰黄廷等人暗中结纳,想要违抗北伐大计。”

开宴之前,洪旭带着几个勋将来到官署,检举意欲反叛的郑泰。

“你将如闪电般归来,举国尽欢颜,大地海洋天空,都在你的光芒之下……”

朱慈煊听着希腊人华尔康带着一群金厦传教士和荷兰人吟唱的歌曲,一边侧身听着洪旭的举报。

“北伐两都虽有艰难,然郑泰欲以户官之职,仿大将军收复夷州,断济粮秣来生事。”

洪旭看了眼面无表情的太子,继续道:“勋旧们多是义军出身,向无法纪。”

“大将军昔日治军以严,是以难以忍受,太子殿下若不追究他们的过往,他们还是愿意跟随殿下驱逐鞑虏,收复山河的。”

朱慈煊微微颔首。

海盗能有什么军纪可言,郑芝龙昔日作为海上皇帝,郑泰、黄廷、洪旭、施琅等人早就习惯胡作非为了。

更别说,不少人还投过清,跟着李成栋那个搞过嘉定三屠的人,肆虐过闽粤二省。

郑延平集权抗清,地盘做大后,本就要一步步剪除父亲的旧部。

如施琅黄梧等人因不得重用,或害怕因罪受罚,直接剃发投清。

黄恺是郑延平的亲信,杀鸡儆猴。

洪旭没有内斗之心,束手就范。

郑泰作为郑延平堂兄,郑家人一贯争权思维,方才撺掇勋旧们自立割据。

朱慈煊出声问道:“郑泰想如何生乱”

洪旭瞧见太子面色红润,不像染疾,心中嘀咕了两声,缓缓说道:

“联合武将们,逼迫殿下,想要继续掌管金厦的军资粮务,如把大将军逼去夷州一般。”

“将殿下逼去南澳粤东,他好继续独揽大权。”

洪旭抿着下唇:“若殿下联合文官和大将军,以大势压他,他自以思明州的军队独立,然后去浯洲岛,私奉郑经割据。”

“浯洲岛再难立足,就往澎湖夷州。”

洪旭低声道:“之前说服大将军攻占夷州的何斌,就与郑泰关系密切。”

“常寿宁被郑泰污蔑,去职幽置夷州,郑泰就是让何斌代为监视的。”

洪旭话未说尽。

真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郑泰还有内陆一条路可以走。

除了施琅黄梧,就南都大败后的这两年,也不乏镇将投清的。

朱慈煊问道:“郑经不是已经被延平王严加看管了吗”

洪旭俯首道:“郑泰到底是在浯洲岛经营了数载,不少官吏依附于他。”

“即便郑经不行,金厦二岛也不乏有号召力的郑家人,平国公的五子郑袭仍在,他是大将军的幼弟。”

“思明州官署地下地道交错,连接周边营地,郑泰若真想反叛,思明州的混乱一时难平。”

朱慈煊看向仍选择忠于郑延平的洪旭几人,轻吐一口气:

“到底是南都失利后,众将犹疑天命所归,方有些踌躇。”

“你们等会且看孤是如何向天借命。”

神圣咏叹已到了最后。

“在紫禁城三大殿,我们将再次归来,同全体华夏人一起,君士坦丁,慈煊,朱。”

……

因太子染疾,而推迟一日的宴会,正常进行。

金厦百官看见宴席上的太子面色如常,纷纷松了口气。

然而郑泰等勋将们迟迟未来,喜庆的宴会陡然气氛开始紧张起来。

副位上的郑延平,神情一变再变,连番催促下,郑泰仍不至,郑延平眼神已经冰冷的骇人。

直至日头开始偏西,郑泰一众人方姗姗来迟。

朝太子和国姓爷拱了拱手,入座的郑泰方才开口请罪:“请殿下和大将军恕罪。”

“太子殿下攻复海澄后,清军已经开始在周边集军。”

“臣与诸将正在商议驻守和粮秣事宜,是以晚了一会儿。”

郑延平没有接过郑泰的敬酒:“海澄海门一线,我让马信驻守,殿下带来的粮秣也留了半数在陆上,不知有什么要劳烦郑户官的”

郑泰直视堂弟:“太子的名号太响亮了,清军听闻皆骇然不已,八闽总督李率泰和耿继茂都开始从福州泉州调兵来守漳州。”

“大有去年敌将达素兴兵二十万来袭之势,马信所部到底人少,是以我与诸将商议,从浯洲澎湖调兵回守海门和思明州。”

郑延平冷笑两声:“那伪清的兵马还真是源源不绝啊。”

“去岁二十万大军惨败,今年十余万大军进攻云滇,这会儿又有大军来袭金厦海门。”

郑泰缓缓叹气:“伪清朝廷到底有整个神州天下,万万百姓,征兵征饷比我们多的多。”

“我们不休养几年,实在难以收复失地,纵得一两个县,九州万方之下也只能艰难困守。”

郑泰说着看向对面的张煌言:“就算仗着海上船利,深入故土,也只会像张名振一样,三入长江亦无功而返。”

郑延平虚眯双眼:“你是反对殿下和我北伐京师了。”

郑泰微微俯首:“臣不敢,只是三年大战,金厦确实缺粮少饷。”

“往年有五大商经贸,沿海缙绅助饷,才能足够金厦大军日常开销。”

“如今将士少了半数,但伪清迁界禁海,五大商去往沿海的贸易尽断,沿海各地也无缙绅可以助饷,就今年的日常军饷,都还缺五十万两呢。”

郑泰看向朱慈煊,认真道:“殿下从南洋带来的白银大米,臣已经检阅过。”

“堪够殿下的两千精锐北伐,若金厦出兵,一是无粮,二是东凑西拼,也只能拿出十万两白银以作军需。”

十万两少吗

当初隆武帝拉拢鲁王军队,也只送去了十万两。

一个精兵二两银子,足够五千精兵一年作战了。

就算普通士兵的月供和兵饷,也足够一万士卒一年开销。

但也属实不多,郑延平在东海发放牌饷做保护费,一艘大船一年的保护费就两千两,十万两也就是五十艘船而已。

郑泰身边的黄廷开口道:“太子殿下,国姓爷,海澄用兵在即,要让金厦安稳,兵马军饷都应用在海澄海门方面。”

“何况海上即将变风,如何能北上京师,若沿岸而航,指不定在江浙齐鲁就被清军发现,然后伪清朝廷从天下调兵回守京师。”

“当下还是专注漳州金厦为好,等南洋的粮饷运来,再图粤东江浙,或者两都。”

郑泰身后的勋将们各自望着永历太子。

你收复海澄,带着郑延平用大势压来。

现在我们要守海澄,护住你的功绩,没什么错吧。

这就是他们商议的对策,军事上让你无从挑剔。

政治上嘛,没有一个武将是干净的,要是再起常寿宁案抓小辫子,再用间谍言论泼脏水就是了。

朱慈煊平静的望着一众金厦勋将,轻笑道:“这场宴席,思明州的缙绅百姓送来了不少珍馐美馔,披着甲胄如何享用”

“行军打仗宴后再谈就是,现在先卸甲饮宴吧。”

郑泰等人闻言,下意识看向官署周围全副武装的御营将士。

为啥带甲赴宴,不就是防太子你搞鸿门宴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