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行伍出身,死人堆里打过滚,阎王殿前,不知道转悠了几次的人。
不在乎什么吉利不吉利的,都是一些口彩而已,不必太在意。”
吴祯摆手制止了吴忠接下来要说的话。
“咱们备倭水师里,刘大宝,赵桐,冯大胆,周良,马柱,孙勇,钱得收这些人,是可以信任的。
你爹我真正的心腹。
今后真的出海了,这些人是关键。”
“罗大炮,王德用,封三,蒋国,蒋强,方勇这些人不可信,需要防范,这些是方国珍的旧部。
到海上需要加以防范,或者是除掉,免得被他们卖了。”
“朱通,陈大山……这些人,是陈友定的旧部,一样不可信……”
给吴忠说了一通后,怕他记不住。
吴祯想了想,便拿起笔,在纸上把这些名字给一一写了出来,连同他们的职位也给写下。
他的字写的并不好,歪歪扭扭,倒也能认。
并不是每一个出身底的人,都能如同朱元璋那样,在稍微发迹之后,就能在学习上,下那样的苦功夫。
晾干墨迹,让吴忠把纸给收好,想了想便把两个盘的特别光滑,发亮的铁核桃交给了吴忠。
“这两个小玩意你拿着,有它们在,赵桐,冯大胆,周良,马柱他们会听你的话行事。”
吴忠不太想接,却被吴祯直接塞进了手里。
“只管拿着,我之前就说,爵位早晚是你的,其实不止是爵位,这些也一样是你的。
再说,这也不是生死离别,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意识到方才的话,把气氛浓的太凝重了。
吴祯的语气,变得轻快起来……
吴忠的眼圈有些泛红……
……
小半日之后,吴祯便带着少量随从,来到岸上,骑快马朝着京师的方向疾驰。
他知道上位是个急性子,给自己传来了这等诏令,那自己到京师的时间越早越好。
不然,本来只是一些小事,耽搁的时间长了,也容易变成大事……
……
吴忠手里紧紧攥着两个铁核桃,目送自己爹离开。
直到吴祯的身影消失不见很久了,他才转身朝着备倭水师衙门而去。
心情沉重,脚步也沉重,只觉得手中的两个铁核桃沉甸甸的,似有千斤重,要将他给压得直不起来腰一般。
以往有爹在,他还不觉得有什么。
此时爹一离开,留下自己面对偌大的备倭水师衙门,以及大量的备倭水师,才一下子觉察到,这份担子有多重。
如此脚步沉重的走了一会儿后,忽地摇头笑了笑。
自己想的有些太多了。
自己爹此番只不过是前去见皇帝而已,挨些收拾,很快就又回来了。
备倭水师这个担子,不用自己来担。
这样的念头在心中升起后,倒是令的吴忠心中松快了不少……
……
大明的旗帜,以及独属于巢湖水师的旗帜,在船上迎风飞扬,猎猎作响。
朱棣立在甲板之上,风吹着身上的衮龙袍,让他在正在行进的,巢湖水师的船队里,显得分外引人注目。
就算是南安侯俞通源这个如今的巢湖水师当家人,此时面对他的这身衮龙袍,也不敢直视。
朱棣微微低头,看着身上威风凛凛的衮龙袍,又抬起头来,看向辽阔的大海。
一直以来,他的所有能拿得出门的东西,都是这身衮龙袍给的。
现在,他也要努力的做些事情了。
要对得起身上的这衮龙袍!
……
火器局今日,格外显得格外不一般。
当然不是因为陶成道带着人弄火器,一不小心弄出了大爆炸。
而是因为诸多锦衣卫,将火器局给戒严了。
如今的锦衣卫,因为初创,所以还没有飞鱼服,绣春刀这些标志性的行头。
当然,这也和朱元璋手里面的钱不多,大明还有诸多迫切需要用钱的地方,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元璋觉得,如今锦衣卫的行头就不错,还能再用几年。
等到不能用了,再进行置换,往飞鱼服,绣春刀上面靠拢。
主打一个该省省,该。
充满了朱元璋的风格。
整个火器局的人,现在都很忐忑,就连陶成道这个醉心火器,不怎么关心外物的人,这时候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
官府中的人怕的是什么就是上级官府下来视察工作。
最怕的是什么
是一点风声都没有,进行突击检查。
如今,火器局遭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而且,过来进行突击检查的,还是皇帝这个大明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这可不知道比上级衙门来检查,高出了多少倍,刺激多少倍!
陶成道,以及军器局的人,要是能淡然才是怪事。
要是真被皇帝检查出来什么事,或者是什么自己等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犯了皇帝的忌讳,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这个东西陶万户你看看。”
朱元璋闻着火器局不时传来的尿骚味,并对并不在意。
转手拿出来一个东西,递给了陶成道。
陶成道这个万户,是朱元璋当初给封的。
后面进行改制,取消了从元朝哪里继承过来的万户,最高只到千户。
但陶成道的万户,朱元璋却特意下令,没让取消,依旧是万户。
一应待遇,也没有降低。
原因无他,陶成道是老早就跟着他的人。
并且在火器的研发与制造上,是真的很有能力。
可以说,凭借着他,以及他所带领的那些徒弟,硬生生的把自己这里的火器水平,往上提高了很多。
鄱阳湖水战,要不是自己这里把陶成道带人弄出来的火炮,给搬到了船上。
这场对自己来说至关重要,打的并不容易的仗,想要获胜,只怕还得再增添几分凶险。
那时候,自己就认识到了火器的重要性。
当然,却也只是认识到了一个皮毛,或者是连皮毛都没有认识到。
来到了现代,见识了各种现代武器后,朱元璋才发现,自己对于火器的认知,是多么的浅显,多么的可笑。
火器,大有可为!
火器才是未来!
那么在这等情况下,对于陶成道这个以往为自己立下了大功劳,且是如今的大明,在火器上面,公认的大师级人物。
朱元璋肯定不会太苛刻。
陶成道接过朱元璋递过来的东西,仔细观看。
只觉得熟悉又陌生。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一个常见的铜卡尺,陶成道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
用来测量长短,厚度,深度。
但这铜卡尺,又和平日里所用的有所不同。
上面多出来了一个可以移动,又可以固定,带着刻度的小尺子。
陶成道一时间没弄明白,这东西具体怎么用,加装了这么一个小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咱弄出来的新尺子,叫做游标卡尺,用它来测量东西,将会更加精确。”
朱元璋没有卖关子,对陶成道出声解释。
卡尺这东西并不稀奇,老早就有了,如今属于大明高级一些的匠人的标配。
在现代时,朱元璋还看到了出土于汉朝的青铜卡尺。
有人还专门将它贴上了王莽的标签,成为了王莽是穿越者的一大有力证明。
朱元璋自然知道这是玩笑话。
青铜卡尺和游标卡尺之间,很多结构都很相似,但缺少了游标这个部件。
在精准度上,差的可就远了。
想要规模化,首先就得制度化,标准化。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好处,祖龙已经明白的告诉了世人。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对此了解的更深入。
他既有意推着大明,往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走,那么很多事情都是要着手来做的。
游标卡尺就是其中很小一环。
“这东西是这么用的……”
朱元璋又从陶成道手中接过游标卡尺,招呼陶成道,以及火器局的其余人都靠近一些,亲自与他们示范如何使用。
这东西的使用本就不复杂,加上本就经常使用卡尺,所以朱元璋一番的示范,讲解之后,陶成道这些人很快就掌握住了。
陶成道啧啧称奇,爱不释手。
只不过加了这么一点小东西,精准度上面,居然提升了这么多。
在今后制造枪炮时,精准度肯定会变得更高。
“咱这里给恁提个要求,今后把枪炮等一应火器,都给制定出来一个最合适的标准。
今后再生产火器了,不论是谁,都要严格的按照这个标准来。
由专门的人进行检查,不合格的打回去重做。
争取做到,同一款式的火器,随便拿出来几个,它们之间的零件,可以相互置换,完全不影响使用。”
朱元璋提高声音,对在场的众人出声说道。
而后目光落到陶成道身上:“陶万户,你是这里面的大家,把火器做成什么样最好使,你心里最清楚。
这件事要多劳你费心了。”
陶成道:“陛下,应该的,应该的。”
陶成道这个脾气不太好的火器大匠,一口将之应下。
面对朱元璋时,非常的好说话。
这当然不是因为不久之前,皇帝越过中书省和工部,军器监,直接给他们火器营足额发放了五万贯的钱财,让他们研究火器使用。
而是他本身就对皇帝十分敬重。
不说别的,单单只是皇帝能带着人,赶走了鞑子,重新建立汉人王朝这一点,陶成道就会一直对皇帝万分敬重。
更不要说,最近一段儿时间,皇帝还给出了令人为之惊叹的、火器上弥足珍贵的意见了。
“只是……陛下,真要这么做话,只怕今后制作火器的速度,会大大下降……”
朱元璋道:“无妨,慢工出细活,沉住气不少打粮食。
一开始严格要求按照标准来做,很多人肯定会不适应。
但如此过上一段儿时间,也就好了。
统一标准最大的好处,就是产品行成规模后,修缮起来方便,省事。
很多都不需要整体去修,只需要更换一下零件就可以了。
所以,一开始时哪怕会难一些,也要如此做。”
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也很坚决。
这些话,不是针对火器营说的,接下来他这里还会找来中书省,以及工部的人。
把各种东西,都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来,并严格执行。
如此做,长远来看只有好处……
“恁大伙且都各自散去吧,去做各自该做的事。”
说了这些事情后,朱元璋望着众人开了口。
皇帝都开口撵人了,那在场众人自然不敢不从。
当下便各自行礼退去。
一时间,这里只剩下了朱元璋,锦衣卫指挥使刘英,陶成道,以及他的两个徒弟。
朱元璋没有说话,径直朝着前面走去。
更里面,就是火器营的重地了,属于火器营等闲人物不得进入的所在。
皇帝来这里,显然是有一些重要的东西要看,一些重要的话要讲……
……
“啥卖海船的事,皇帝发现了!”
江阴侯吴良翻身而起,为之悚然!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