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出了宝船厂后,就驶入到了大江之中,由靖海侯吴祯那边的人,操控着离开。
为首的就是刘大宝。
宝船场那里,在船只离开后,并未有人出现,更无人去见江阴侯……”
刘英对着朱元璋出声禀告。
行动够快的啊!
三艘两千料的大海船,不过短短两个小时多点,就被他们尽数弄出了宝船场。
可见之前没少干这种事。
不然的话,不会这般的熟练。
吴祯吴良真该死啊!
倭寇都上岸抢夺袭扰了,他们却将这等海中利器,倒卖给那些海寇。
可当真是自己的好心腹!
“干的不错,继续派人盯紧了。
后面的情报,动用信鸽,给燕王那里也送去一份。
切记,绝对不能走漏任何风声!”
朱元璋忍住心中翻滚的怒意,对刘英出声吩咐。
刘英应下。
心里对皇帝越发的敬佩起来。
若不是在此之前,陛下专门于自己交代了,让着重盯一下吴祯吴良兄弟二人。
他这里也不会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他们二人身上。
毕竟这是公认的皇帝心腹,且行事一向恭谨。
谁能想到,在真的开始盯着后,竟然有这等惊人的发现!
上位当真是深不可测,应该早就觉察到了一些端倪。
不然,做不到这样的有的放矢。
关键是上位已经把检校废除了好几年了,等于被堵住了耳朵,捂住了眼睛。
没有太多的消息来源,结果却还能有所发现。
这等本事,可真的惊人。
刘英离开后,朱元璋便也起身离开了武英殿,前去坤宁宫休息去了。
和上辈子比起来,朱元璋现在平均一天要早睡半个时辰了。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朱元璋现在是越来越深有体会了。
他虽然天赋异禀,但也要适当的爱惜身体,进行必要的养生。
争取能活的比上辈子年纪更大。
如此也能做出更多的事情……
……
“传咱的旨意,让吴祯立刻滚进京见咱!”
第二天,朱元璋下达了命令。
该收网了。
吴祯这条大鱼,离开了备倭水师,就是鱼儿离开了水。
进入京师,该怎么着,吴祯说的就不算了。
相应的,备倭水师的那帮人,离开了吴祯之后,失去了主心骨,也要好对付的多。
可以说,是这次事情能够成功的关键。
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些,所以太子朱标,在听了朱元璋的话后,忍不住出声问问道:
“父皇,不给个让他进京的理由吗
他会不会起疑心,不肯进京”
朱标的担忧不无道理。
毕竟此时吴祯正联合着吴良,在那里偷运大海船,准备卖给方部海寇。
可谓是极其敏感的时机。
自己父皇却在此时,命吴祯立刻进京,还不给任何理由。
如此一来,吴祯岂不是就成了惊弓之鸟。
第一时间就会往他们干的事情暴露了上面去想
一旦觉察到了这些,会不会惊慌之下,直接造反
或者是带人跑到海外去
要知道,他的长子吴忠,也从大本堂结束了学业回到了身边。
京师这里除了他哥哥吴良一家之外,就没有了别的家人。
从战争岁月里走过来的人,大多都有着一股狠劲。
虽然吴祯吴良兄弟二人,关系一向很好。
但在危急时刻里,吴祯未必就还能顾虑他兄长的安危。
就像是汝南侯梅思祖那般,先为元军义军元帅,然后投降了刘福通。
作为质子的他父亲,被愤怒的元军给剁成了肉酱。
后面又投降了张士诚。
等到大将军徐达攻打泗州,梅思祖眼见形势不好,便又一次献城投降。
被愤怒的张士诚直接把他的那些亲兄弟,一应家眷全都斩杀了个干净。
只侥幸活下来了一个侄子梅殷。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在,这方面不可不防。
朱元璋摇头道:“不用给,理由他自己会想的。
他自己想出来的理由,可比咱给他说出来的理由,更加能让他信服。
放心吧,吴祯不是梅思祖,干不出来那些事。
也比梅思祖自信多了。
肯定不会把事情往最坏处想,会过来的。”
脑补是个很好的品质。
自己脑补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深信不疑的。
听到朱元璋这般说,朱标将信将疑。
随后,忽然间心中一动,想起了一件事情来。
心里瞬间有底了不少。
觉得事情还真的很大可能,会如同自己父皇所说的那样。
自己父皇不愧是父皇,当真不一般!
吴祯,逃不出自己父皇的掌控。
必然会如同自己父皇所想的那样,乖乖的前来京师。
……
江防水师衙门,江阴侯吴良听了心腹之人的禀告之后,点了点头。
挥手让人离开了。
本就精神的他,此时看起来更加红光满面。
事情顺利完成了。
而今三艘大海船,已经连夜顺江而下几十里。
这件事最危险的,就是从宝船厂弄出,以及离开京师这段。
这要这段儿没出事,那么接下来就断然不会出事了。
方才前来禀告事情的,并不是龙江宝船的提举常金书。
而是他暗中安排的其余人。
常金书那里,他早就有所示意。
干这事情的时候,绝对不能来见他,不能和他有任何的直接联络。
这样做自然是有道理在的。
一旦真的事情不小心暴露了,那么他这里,就能顺利的把自己给摘除去。
把罪过都给推到常金书头上去。
虽然用到这步棋的可能性不大,但长期以来的厮杀,早就让他有了足够高的警惕。
宁愿多做上一些无用功,也比真到了事上了,却没办法应对来的好。
坐在这里仔仔细细的盘算了一会儿,确认事情没有什么遗漏,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后,吴良便将心思从这件事上收回。
换了身衣服,哼着小曲,离开了江防总督衙门。
过了一阵儿后,就来到了一处规模不大,声名不显,但打开门后,里面却别有洞天的院落。
立刻有人走上前来服侍,跪在地上给吴良换鞋。
别的不说,仅仅只是这跪地换鞋的女子,论起姿色,都丝毫不逊色秦淮河上最有名的,秦楼楚馆里面的头牌。
去烟之地享受,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地方,才是落了下乘。
这种只有少数人知道,且只有足够的身份地位才能来的地方,才最是有趣,最彰显身份。
远非寻常烟柳之地所能比。
走进房间,光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一股暖烘烘的气流,立刻把人笼罩。
宛若置身于阳春三月一般。
却原来远未到烧炭取暖的季节,这里已经是烧上了地龙。
马上就有七八个只身穿薄纱,身姿曼妙之人出来,把吴良围住,伺候他更衣……
……
国子监内,此时正在进行一场大型考试。
考卷糊名,众多学子被分在多个考场,单人单桌进行考试。
国子学的教习们,来回巡视,防止有人作弊。
和以往常见的考试,诸多学子奋笔疾书不同。
今日的考试,大多数的人,书写速度都不是太快。
不时就会有人停下来思索一番。
或者是在草纸之上,写写画画,进行计算。
这是一场算术考试,乃是国子学这里,选报地方税务官,根据朱元璋的要求,来进行的考试。
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五场考试。
共有两千三百二十七人考试合格,提前从国子学毕业,到各个地方充任税务官。
话说,因为得知了越早被选拔出来的那批人,越是要被送到边远地方做税官。
不少心思活泛的人,升起了藏拙的心思。
故意考的不好,准备最后一场时,再展现才能,留在京师附近,或者是苏州,常州等富裕之地。
但这样想法才刚刚升起,就有规定下来了。
第一场考试就能通过的人,每人奖励五贯钱。
通过考试,到偏远地方担任税官的,还有额外的钱财,粮食,衣服等方面的补助。
总共能拿到手的,比留在近处的,直接翻翻。
不仅如此,今后升迁也要快。
边远地方做税务官的,要是做的好,两年就可升迁。
留在近处的,至少也得干满三年,才能考虑升迁的事。
这些条件一出,许多人再不想着藏拙,不去边远地方当税官了……
可以说,被朱元璋轻松拿捏。
化名吴行,在国子学里充当普通太学生的晋王朱棡,不在考试的人之中。
这倒不是晋王朱棡水平不够,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也不是因为,他写了我的皇帝父亲这样的文章。
而是因为水平太够了,达到了不用外出为税务官,继续在国子监里深造的水平。
算术人才是紧缺的人才,朱元璋在紧急培养大批税务官的同时,也会着重挑选出一些算术水平足够,天赋可以的人留校,继续深造。
化名吴行的朱棡就是其中的一员。
回头看看这短短时间里,自己就已经取得的成就,朱棡还是很满意的。
这不比老四那傻家伙,到军队里取得成就快
用不了太长时间,自己就能满足父皇对自己的期许,可以当学丞了。
而大明周遭已经大体平定,今后用兵的机会越来越少。
就算是真的用兵了,就老四亲王的身份,想要到亲自领兵到战场上的可能性也不大。
他要是在战场上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取得再辉煌的战果,也都是赔本的。
所以,老四今后上战场的可能性不大,就算是上了战场,也那些将帅也不会真的让他到危险的地方上去。
等于说,老四的这身本领白练了。
还是自己这里好,容易出成绩。
今后,老四就等着被自己打击吧!
想着这等美好的场景,朱棡嘴角不自觉上扬……
……
备倭水师衙门,吴祯看着这份让自己回京的诏令,陷入到了沉默里……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