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现代都市>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2 / 2)

再加上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一走,只怕再也回不来,所以下手特别的狠。

直接来了一个挖地三尺般的搜刮,连佛祖道祖身上的金子,都给刮走了。

大量的金银财宝,都被北元的流亡朝廷,给带到了草原上。

其二就是盛产铜的西南,如今还未收复,被北元的梁王所把持。

其三就是,经历了元末乱世,百业凋敝,不仅人口流失严重,钱财也一样如此。

其四就是,新兴的大明已经稳定下来,正在迅速复苏,对于钱的需求量,也随之急速增加。

这主要的几条,再加上其余一些不算重要,但同样切实存在的原因,导致如今的大明出现了厌恶钱荒。

而这件事,也非常难以解决。

不论是灭掉西南梁王,夺取铜矿大量铸钱,还是进军北元王庭将之一举覆灭,把众多的金银财宝这些给夺取回来。

都不是一朝一夕间,能够完成的事。

且想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诸多钱粮进行支持。

不解决钱荒的问题,许多事情处理起来,都不顺畅。

钱荒的问题,已经在事实上,影响到了大明的诸多方面,制约了大明的发展。

也是因为,皇帝之前才把主意,给打到了宝钞上面去。

忙活了大半年,如今终于弄出合适的宝钞了,可以大规模发行了,皇帝居然突然喊停了!

这到底是什么操作

皇帝不过日子了

不发行宝钞,哪里来的钱凭空变出来吗

“钱总归会有的。”

朱元璋出声说道。

胡惟庸听的暗中狂翻白眼,这不说的纯屁话吗

钱肯定是有的,比如接下来夏粮一收就是钱。

但根本上的问题,不是还没有解决吗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想一出是一出的皇帝,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解决钱荒的问题。

朱元璋倒并非如同胡惟庸想的那般,说的是屁话。

关于如何来钱这事,他也有所考量。

比如废除海禁,重设市舶司,发展对外贸易。

比如拿下倭国,把那石见银山这些地方,都给收归大明。

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钱荒的办法。

只不过,这些事情和灭掉北元梁王,收复西南,用那里丰富的铜矿来铸币一样,都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

所以,现在只能是另想他法。

“现在还剩下多少钱”

“给中都的众劳役们,进行了足额的补偿之后,还剩下不足三十万贯。

扣除掉日常开支,以及往边塞那边送去的一些钱粮,至多支撑到三月底,就会彻底没钱。

夏税六月才开始收,最快的一批钱粮,也得六月半之后才能送到应天这里……”

中书省居于六部之上,作为中书省现在唯一的一位丞相,胡惟庸可谓是大权一把抓,诸多事情,都有权过问。

对于户部的情况也很清楚,此时皇帝询问,他对答如流。

按照原本的预算,朝廷这边留下的钱财,其实是够用的。

不仅够用,还能多出来一点的盈余。

但出了中都城的事后,皇帝为了补偿中都城的众多劳役,费了太多的钱财。

导致钱财上,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缺口。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来算,至少还需要二十五万贯,才能渡过这次饥荒”

“差不多,有二十五万贯钱财,再勒一下裤腰带,这段儿时间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可以成功挺到夏税收上来。”

按照胡惟庸之前所想,皇帝之所以敢在中都城劳役上,出手这般的阔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道宝钞都提举司那里,快把宝钞给弄好了。

马上就要开始发行宝钞。

印钱可比通过收税等手段,来钱快太多了。

只要宝钞一开始发行,这点缺口根本就不是事。

结果哪能想到,现在皇帝瞎搞一气,居然出人预料的,喊停了宝钞的发行……

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陷入到沉思之中。

二十五万贯,说多不多,却偏偏卡在了这个关键时刻里。

必须将之给解决了才行。

只是……该用哪个办法来解决好呢

朱元璋在心里衡量想到的几个解决办法的利弊,一时间没有言语。

“上位,要不……先暂时把移民的事情给停下来

这样的话,基本上钱也就够了。”

见到皇帝为此而苦恼,作为丞相,胡惟庸自然要充当贴心小袄,将皇帝不好开口的话给说出来。

这是他经过急速的思索之后,觉得最为可行的事。

移民是一个长久的、持续性工作,北面荒芜的地方太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而如今的皇帝,对于移民的百姓,给的又稍微多了点。

导致这个事,成为了财政的一大支出项。

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支出。

现在钱财出现缺口,先暂时把这事停下一段儿时间,让朝廷稍微缓口气,也不是不可以。

从各方面来考虑,这都是影响最小的,属于可以付出的代价。

只不过,唯一不太好办的,是这位放牛娃出身的皇帝,总是喜欢把百姓给挂在嘴上。

此前还不止一次的说过,往北面等人烟稀少的中原腹心之地等地方移民,乃是百年大计,一定要做好云云。

如今遇到了事,被架在了这里,不好拉下脸。

那么在此时,自己这个丞相,就需要很懂事了。

“移民乃是百年大计,极其重要,一刻都不能停,看起来只是停下三四个月的时间,不算太长。

但至少会导致少移民五万百姓。

五万百姓,可是能发展出不少东西来的。

这个时间段移民,不耽误百姓来到新地方,赶紧耕田,种些粮食,从而保证接下来的口粮。”

朱元璋果断摇头。

“上位说的是,但这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会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也不会那般大。”

胡惟庸还在继续劝。

这等不好言说,明显和皇帝之前的说法背道而驰的事,皇帝肯定不会一口答应。

三辞三让嘛!

自己多劝几次,皇帝才会顺水推舟,勉为其难的答应。

这点他还是懂的。

“咱说的是实话,移民的事,的确不能耽误,更不能因为区区二十五万贯钱财而耽误。

移民的事不能停,而且对于移民的安置这些,也同样不能降低标准。

一切照旧!

胡相,咱与你说的是真的,非是要搞什么辞让的把戏,咱不是那种人。”

还要再说些什么话,对朱元璋接着进行劝说的胡惟庸,顿时闭嘴。

自己又会错意了

皇帝到底怎么了

最近一段儿时间,做事情怎么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般难伺候了

一向自信的胡惟庸,都自信不起来了,禁不住的在怀疑人生。

“是臣想错了,臣必然会按照上位的吩咐来,盯紧

胡惟庸立刻沉声表态,态度非常坚决。

“只是……这钱财的缺口,又该怎么填上”

朱元璋道:“这个不着急,咱来想办法,绝对不会耽误正事。”

胡惟庸得到皇帝的准话,便不在这事情上多言语。

很快就从武英殿这里离开……

返回到中书省,进入到独属于自己的公房内,坐到那张红木桌案前,回来时还笑着向与他打招呼的人点头示意的胡惟庸,猛地一巴掌拍向了那红木桌案!

不过,手掌即将和桌案接触时,忽地又收了力道,只是发出了一声不大不小的声响。

这是担心动静被其余人听到。

胡惟庸面色阴沉的,在这里坐了好一会儿,忽然一笑,满满都是讥讽。

他倒是想想看看,朱元璋这家伙,到底能用什么办法,填上这二十五万贯的缺口!

可别窟窿越弄越大,最终还是选择了发行宝钞,或者是暂停移民就好笑了!

……

“哈哈哈……”

宝钞提举都司这里,赵鼎来到没有人地方,再也憋不住笑了起来,心情格外的畅快。

胸中的郁闷之气尽数消失。

让胡惟庸这狗东西不当人,抢夺自己的功劳,前去找皇帝表功!

现在直接撞马蹄子上了,舒坦了吧

圣明无过于上位!

不过,赵鼎的开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皇帝那里来人了,传来消息说,宝钞还要接着改。

如今的宝钞太大了,不便于携带,需要大幅度缩小,面额最大的一贯宝钞,改为长五寸,宽两寸。

其余面额的宝钞,也都要缩减。

除了这些外,其余图案这些倒不必再进行改动。

已经进行过多次改版,改的想要吐的赵鼎还能说什么

只能接着开始掉头发的路程了。

好在胡惟庸这个丞相在这次的事情上,又吃了一个亏,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

其余官员,得知皇帝推迟宝钞印发的消息,诧异之余,很多人也禁不住长松一口气。

他们又能少遭受一些损失了。

户部尚书刘歆明显也有些意外,但意外之后,却也没有太多其余反应。

宝钞终究还是会印发的,只要印发,那些致命的问题就会出现,根本无法解决。

不是说推迟印发就可以的。

而他此时也从胡惟庸那里,得知了皇帝对于二十五万贯银钱缺口的态度,亦是心中冷笑不止。

等着看皇帝能弄出什么‘高明’手段,将之给补齐了。

不是说他看不上皇帝,实在是皇帝在财务上的水平,低的让人想要发笑。

不过,也正是因为皇帝在财务上胡乱搞,才能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如鱼得水,在哪哪都是窟窿的财政里遨游……

朱元璋没有让这些人久等,三日之后,就给出了属于他的解决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