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现代都市>秦时:仗剑走江湖从捡到晓梦开始> 第27章 天下局势,新的武安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天下局势,新的武安君(2 / 2)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昌平君自然也懂,邯郸之战的结果也证明,白起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伯父误会了,我说的武安君可不是指桓齮。”

听到昌平君此言的姜瑜连忙解释道,至于伯父的称呼,是昌平君以强硬态度让他这么叫的。

“不是桓齮”

昌平君闻言一愣,不是立了如此大功的桓齮,那还能是谁

“难道是王翦”

相比较于桓齮军平阳斩首十万,后又连占赤丽,宜安一线,大有将赵国拦腰斩断,灭亡赵国之势的惊人表现。

另一路的王翦军就有些表现平平了,甚至于初战还告负了,因为王翦攻打的是赵国上党地区,也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战场。

长平血仇犹历历在目,所以上党赵军的战意之高昂,战斗之顽强,可想而知,加上上党易守难攻,王翦又算是初出茅庐,能力还未成长到顶点,败了也正常。

并且初战告负后,王翦战争中学习战争,立即重新调整了用兵策略,最终还是击败了上党赵军,攻取了赵国数城,只是跟桓齮的耀眼战绩没法比就是了。

“伯父不用猜了,这次的武安君并不是秦国的。”

姜瑜摇了摇头,直接说道:

“我说的第二位武安君,是赵国的武安君!”

“赵国的……武安君”

昌平君闻言瞳孔剧缩。

姜瑜说赵国会出一位武安君,那岂不是如今占尽优势的秦军,会败

而姜瑜则是伸手,指向了地图中,赵国北部疆域代地:

“伯父还记得,当年赵国边军,是怎么歼灭胡人十多万骑兵的吗”

如此大捷,赵国又是秦国的主要敌人,昌平君自然了解过。

“示敌以弱,把敌人引入提前埋设的包围圈,然后歼灭!”

后世有个更为贴切的成语!

请君入瓮!

所以,姜瑜口中第二位武安君是谁,不言而喻。

正是统领赵国边军,抵御胡人的名将李牧!

历史上,表现耀眼,有望成为秦国下一个白起的桓齮,正是沦为了李牧的一个垫脚石,凭此大功,李牧获封为了“武安君”,赵国这摆明了就是恶心秦国的。

昌平君沉默不言,只是仔细研究着作战地图,最终发现,如今深入赵国内地的秦军,所面临的局势,还真就和当年的胡人十几万骑兵一样。

山高路远,此刻想提醒桓齮怕是已经来不及了,昌平君只能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道:

“可没听说赵国已经调边军南下了啊。”

因为秦国情报侦查能力向来都很准的,所以桓齮才敢打的这么放心大胆的。

但姜瑜却是直言戳破了昌平君最后的希望:

“当年秦国派白起接替王龁指挥长平之战,赵国不也没收到消息。”

原本若按照真实历史时间线,平阳之战不会这么快打的,所以姜瑜没有办法靠先知先觉去提醒昌平君。

而当战报先从前线送回咸阳,再从咸阳送至昌平君手,最后等昌平君给姜瑜战报看时,已经太晚了。

……

一些书友纠结时间线问题,我这里重新解释一下。

如果严格按照历史的时间线走,那还得九年后,秦国才会灭韩,发动统一战争,秦灭六国一共了十年时间,最后才到秦时明月剧情,两者加起来约二十年,时间上太过于拖沓了,而且秦时明月与天行九歌,及那些番外本身自带的时间线混乱问题,导致剧情也没有办法严格按照历史时间线走。

所以,作者压缩了一下时间线,将原本还有九年后才开始统一战争,压缩到三四年时间,用这三四年走完天行九歌与番外剧情,然后是十年统一战争,因为主角的加入改变局势,统一战争所需的时间也会相应的减少,这很合理,最后再接秦时明月剧情。

这样一来,也不至于让主角的年龄太大了,毕竟秦时明月时有几个女主呢,大家懂的都懂,我甚至都在想,要不要将主角出场时的年龄改为十六岁比较合适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