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美文同人>四合院:都穿越了谁受委屈啊> 第102章 我的姐姐,你们不心疼,我心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章 我的姐姐,你们不心疼,我心疼!(1 / 2)

“???”

“你说什么?”

贾东升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爸妈要分家!”

大姐夫王占军说话声音很低,低到只有他和贾东升能听见。

“为什么呀?”

“你家就你一个儿子。”

贾东升很不理解,他大姐的公婆为什么要分家。

他大姐夫的情况和他一样。

家里有两个姐姐,没哥哥也没弟弟。

况且他们结婚后,没有和老两口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唉~”

王占军看了小舅子一眼。

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一口闷。

“不提这事儿了,今天是咱妈的生日,别让咱妈听见。”

王占军挤出一个笑脸,再次把酒倒满。

笑着站起身走到韩秋菊面前,“妈!生日快乐!我敬您一杯!”

韩秋菊笑着跟大女婿碰杯:“占军你酒量好,多喝点儿。”

“喝醉也没事儿,让东升送你们。”

王占军笑着点头,一仰脖一饮而尽。

“长寿面来啦!”

大姐贾东梅端着一碗长寿面进屋。

放在姥姥和妈妈中间。

“妈!这第一口必须您先吃。”

韩秋菊笑着夹起长寿面,送到牛玉琴嘴边。

“哎!妈听闺女的,妈先吃!”

牛玉琴红着眼吃了一口长寿面。

不由想起年轻时候吃的那些苦。

尤其是大饥荒的时候,她亲眼见过饿死人。

真往上倒几代人,谁家都有过揭不开锅的时候。

现在好了,新社会,新气象,新风貌。

母女俩你一口我一口,分吃一碗长寿面。

韩家小辈们看到这一幕,比讲多少大道理都管用。

鲁迅先生说过,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意思是讲道理不如自己给孩子做榜样,做榜样不如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夜幕降临,孩子们在院里玩水。

大人们坐在树下乘凉,知了在树上吱吱吱的叫个不停。

姥姥塞给贾东升一块钱,让他带孩子们去买冰棍。

贾东升在韩家小院待到七点半,骑车带着媳妇回95号院。

路上跟媳妇提起大姐的事儿。

他准备明天不去上课,去一趟左家庄。

找他大姐的公婆谈一谈。

自从贾东升去一中借读,他每天都要去一中上课。

上午在一中上课,下午回轧钢厂上班。

说是上班,其实就是回轧钢厂给识字班上课。

杨厂长和鲁主任全力支持他考大学。

也没跟贾东升签什么,毕业必须回厂效力的协议。

不过他们当然希望,贾东升毕业以后能回轧钢厂。

即使不回轧钢厂,回重工业部工作也行。

如今轧钢厂识字班的名气越来越大,贾东升作为轧钢厂识字班的发起人。

已经成为重工业部的名人。

他将识字班升级为双语班,不仅教汉语,还教大家俄语。

这一创举开创了识字班的历史先河。

将轧钢厂识字班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间接促进了内地和毛熊的友谊。

因此,贾东升和轧钢厂识字班融为一体。

大家一提起轧钢厂识字班就能想到贾东升。

一提起贾东升,就能想到轧钢厂识字班。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贾东升根本不用来回跑,直接在一中住校就行。

虽说贾东升每天需要骑行十几公里。

有付出就有回报。

轧钢厂识字班如今是重工业部的一张名片。

是京城面向毛熊老大哥的一个窗口。

一个由工人自发开办的轧钢厂识字班,竟然会开设双语课程。

在帮大家脱盲的同时,让大家认识到俄语的魅力。

让名不见经传的红星轧钢厂,一跃成为重工业系统的榜样!

此事不仅多次登上国内多个报纸的头版,甚至还三次登上毛熊的报纸头版。

在毛熊引起热烈反响,很多毛熊人对贾东升赞不绝口。

让贾东升和轧钢厂识字班在毛熊彻底火了。

但凡来京城的毛熊人,最少有五成会去轧钢厂体验识字班。

去见一见传说中的贾东升。

贾东升隐约成为促进内地和毛熊友谊的纽带。

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每一位见过贾东升的毛熊人,都被贾东升的人格魅力给征服了。

无论对方是工程师,公职人员还是商人,他们只要来过红星轧钢厂。

都对轧钢厂识字班,对贾东升赞不绝口。

因为他们在这里,听到了熟悉的语言。

感受到了内地人的热情。

正如贾东升所说,他要让每一位毛熊人。

在京城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京城成为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不是亲兄弟,胜过亲兄弟。”

……

翌日,周二。

阳历7月30日。

距离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还有15天。

贾东升吃过早饭照常出门,她妈以为他去一中上课。

因为他从二月份开始,每天上午去一中上半天课。

下课后回轧钢厂上班,下班和秦淮茹一起回家。

但他今天没去一中上课,骑车去了左家庄。

上午九点,贾东升抵达左家庄。

凭借记忆找到王家老宅,见到了大姐夫的父母。

由于大姐夫父母的年龄比他父母大,按照北方习俗。

贾东升应该称呼他们大爷和大妈。

“东升,你怎么来了?”

贾东升刚走进小院,坐在院里的王妈就发现他了。

“你不是在一中上学么?怎么跑左家庄来了?”

“来找你姐的?你姐在地里干活呢,用不用我去喊她?”

贾东升大姐的婆婆孙建萍见到贾东升特别客气。

站起身就要去地里找他姐姐贾东梅。

“我不找我姐,我来找你和我大爷!”

贾东升拦住他大姐的婆婆孙建萍,抬腿往屋里走去,“我大爷呢?”

话音未落,身后传来他大爷王贾坤的声音,“在这儿呢!”

贾东升循声望去,一个五十出头的中年人从茅草屋里钻了出来。

茅草屋里传来咩咩咩的叫声,贾东升来到茅草屋门口,朝里看了一眼。

大约看到四五只小羊羔,看体型估计还没满月。

“东升你怎么来了?”

贾东升大姐的公爹王贾坤见贾东升没吱声,接着问道:

“你刚才说,你是来找我和你大妈的。”

“是不是你姐跟你提我们要分家的事儿了?”

贾东升沉声道:“我姐啥也没说,是我姐夫告诉我的。”

老两口对视一眼,他大姐的婆婆孙建萍冷哼一声,明显很是不满。

“都说了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不要告诉别人,就是不听。”

“等他下地回来,你好好谁说他。”

孙建萍板着脸看着王贾坤,王贾坤笑着连连点头,“你放心,我肯定好好说说他。”

“你俩真准备分家是吧?”

“是大爷你想分家,还是我大妈想分家?”

贾东升坐在堂屋门口,看着这对智商堪忧,情商更低的老两口。

记得她大姐跟大姐夫订婚的时候,他和父母来王家。

他姐夫的母亲孙建萍见到他爸说的第一句话是,“听说你爱喝酒,我们今天准备了一箱。”

“保证让你喝个够!”

贾东升他爸听到这话,只是笑笑没说话。

说好听点儿,是不想跟亲家母一般见识。

说难听点儿,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担心跟亲家母计较这些礼数,会让街坊邻居看笑话。

王贾坤和孙建萍对视一眼,笑着说道:“是我想分家。”

贾东升冷哼一声,看向表面客客气气,实则一肚子坏水儿的孙建萍。

“大妈!我不是三岁小孩儿。”

“谁想分家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孙建萍尴尬一笑,“是我和你大爷都想分家,我俩都想分家。”

“你俩就一个儿子,分家干什么?”贾东升眯眼看着他爸做主给大姐找的婆婆。

孙建萍说:“我和你大爷想开一些荒地,来年多养一些羊。”

“???”

贾东升以为自己听错了。

开荒地,多养一些羊?

这特么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还是他大妈忘吃药了。

说起他这位大妈,就不得不提大姐这门亲事。

提到这门亲事,就不得不提孙建萍的二哥孙建刚。

孙建萍姊妹八个,其中有一个人和贾卫华特别熟。

那人叫孙建刚,是孙建萍的二哥,他大姐夫王占军的亲二舅。

孙建刚是红星轧钢厂轧钢车间副主任,和贾卫华认识二十多年。

孙建刚在轧钢厂是出了名的能吃苦,不仅能吃苦,技术也很过硬。

几乎年年都是生产标兵。

贾卫华之所以给大女儿选中这门亲事。

孙建刚占百分之八十的因素。

他以为孙建刚人不错,他的妹妹肯定错不了。

结果……倒了八辈子霉了。

贾东升大姐的婆婆孙建萍是个好吃懒做的主。

说人话不办人事儿。

作为农民,下地干活儿天经地义。

不下地吃啥喝啥?

拿啥养活一家老小。

贾东升大姐的婆婆孙建萍不喜欢下地。

就算下地也不会好好干活儿。

别人下地都是起早贪黑,她下地是晚去早回。

夏天,北方四五点钟天就亮了。

大多数人五点钟就开始下地干活儿,稍晚一点儿的六七点钟也该下地了。

他大姐的婆婆孙建萍不到九点不下地。

九点下地,十点半到十一点之间必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