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忠敬笑了笑,说道:“你那天不是还抱怨送给他的那座小洋楼太贵了么?我看他今天的建议值一栋更大的洋楼。”
就在荣氏兄弟谈论起李斯年的时候,刚刚到达广州的常志清也登上了永丰舰,并被授予了全权指挥海上战事的重任。
在紧张的战斗间歇,他翻开了李斯年赠送的《海权论》一书。这份翻译稿中不仅包含了中文译文,还穿插着李斯年的一些心得体会和独到见解,读着这些文字,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他沉浸在书中的情景,恰巧被孙先生撞见,他对此人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
借此机会,向孙先生举荐了他的同乡小兄弟、刚刚留洋归来的李斯年。孙先生听后颇为动容,说道:“此人有如此才华,确实应该招揽到我们革命政府的旗下,一同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常说道:“太好了,我立刻就给他写信,只可惜我们现在连广州城都失守了,还不知道许崇志总指挥何时能够回援成功。”
听到这话,孙先生不禁流露出自责的神情。当初许崇志和常都曾建议他先稳固粤省的后方再行北伐,以防占据粤东的陈炯明生变。但孙先生当时并未在意,认为陈炯名不会反叛,却没想到最终还是低估了人心的莫测。
看着孙先生忧心忡忡的样子,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觉得我们应该借助苏联人的援助,建立我们自己的军官学校,吸收革命青年,将他们培养成为军事骨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像陈炯明这样的军阀,终究是不可靠的。”
孙先生在经历了这次的叛乱之后,也改变了对于军阀部队的态度,对常的建议认同的点了点头。
而此刻,成为众人谈论焦点的李斯年却在忙于各种社交活动。自从他和李举人从荣家拜访回来以后,李举人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小儿子经过留洋历练,确有过人之处,值得重点培养。因此,他让大儿子李斯盛和李斯年的岳父轮流带领他参加各类酒会,以此拓宽他的人脉。
就这样到了7月中旬的时候,李斯年终于盼来了杜威教授的回信。
他还是刚回到沪上的时候给对方写的信,到现在都时隔一个半月了,才收到回信,这个年代远距离的通信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在回信中,杜威教授对李斯年短期内无法返回米国继续学业表示了遗憾,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继续从事哲学理论研究方面工作的期许,并建议他婚后可以考虑前往北京大学任教。教授甚至已经同时致信他的华国弟子胡适之,为李斯年作了推荐。
此外,杜威教授还随信附上了一堆研究资料,他目前正着手撰写一篇题为《逻辑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融合:科学实践导向的哲学新探》的论文,并希望李斯年能与他共同合作完成。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