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当李斯年提及与许笛山合着的论文时,李举人的兴趣被彻底激发出来了。他让李斯年为他逐句翻译,他则边听边点评,不断指出论文的瑕疵之处。
尽管赋闲在家多年,李举人的学术造诣却越发深厚,他对于华国古典文学的理解更为透彻。这也引发了李斯年的反驳,他开始为父亲普及西方哲学的历史。
于是,在重逢之日,父子二人竟就严肃的哲学问题展开了辩论。这是李斯年首次与父亲有如此深入的交流,也是他们第一次平等对话。
辩论结束后,李举人看着儿子,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曾经懒散的小儿子,如今终于有了出息。他感叹道:“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走万里,方能领略天地之广阔!诚不欺我啊!”
李斯年见父亲对这篇最新发表的文章的兴趣如此浓厚,便取出许师兄寄来的后续论文草稿与他共同研讨。此外,他还拿出了许师兄罗列的那个包含了上百个问题的清单,逐一向父亲虚心讨教。
王氏到了家之后就开始筹备酒席。儿子从国外学成归来,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她还特地派人去邀请了族中的长辈和一些有前途的晚辈前来共聚一堂。
同时王氏也始终关注着书房中父子二人的反应,不时找借口前来探视。当她看到父子二人交谈甚欢,心中悬着的石头才终于落地。
李举人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道:“哲学,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虽然对经史子集有所涉猎,但对西方哲学却一无所知。你有机会深造,是你的福气,也是我们家族的荣耀。”
李斯年感慨地回话道:“这些年我深入钻研了西方哲学,同时也对比了我们华国的传统哲学。我深感中西哲学虽各有千秋,但又互有联系,且能彼此印证。许师兄也是如此想法,我们二人希望未来能够将二者融合,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举人露出赞赏之色,说道:“你有这样的理想和见识,我很欣慰。虽然西方学问有其独特之处,但我认为中华文化才是立国之本,文化者,国家之魂魄,民族之根基也。你既然学有所成,就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他继续引用古籍说道:“《左传》有言: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此之谓三不朽。这本米国的杂志办得不错,它承载了‘立言’的使命,让有识之士能够在这上面尽情发表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你也可以多发表文章,传播交流我华夏思想。”
李斯年恭敬地回答道:“多谢父亲的教诲。”他又沉思片刻,想到父亲及国内知识分子对西方哲学的了解似乎并不深入,翻译过来的哲学书籍也缺乏系统性。他自己就是学习哲学的,可不可以在这方面做点事情呢?
李斯年心中便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于是他提议道:“父亲,我想编写一本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史发展演变的书籍,帮助国人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想起源和文化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您觉得如何?”
李举人听后大为赞赏:“这个想法很好。”
就在父子二人深入交谈之际,王氏已备好酒席,前来请他们出去接待宾客,父子二人这场对话才暂时告一段落。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