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章(2 / 2)

“这么快?”杜书记稍感惊讶。

“是的。”王逸飞解释道,“相关资料充足,且思路紧密贴合仁清市现状,写作自然流畅。”

“那你改好后让我看看,”杜书记急切地说,“五月底前我们要把稿件投出去。”

“您放心,保证完成。”王逸飞笃定道,“日报那边我已经联系好了,版面时间任选,确保头条位置。”

“哦?”杜书记含笑望向他,“你在省报还有人脉啊?”

“是邱明涛引荐的,”王逸飞笑答,“他过去在报社,人脉颇广。”

“邱明涛?”杜书记沉吟片刻,随即点头,“知道了。”

他们所谈及的文章,是杜书记对于仁清市发展策略的阐述:通过大交通带动大发展。鉴于长松线项目亟需舆论支持,杜书记吩咐王逸飞撰写署名文章,以仁清市为蓝本,透视江南全境交通对经济的制约与促进,拟发表于《江南日报》。

作为省级党报,《江南日报》为众多省领导必读之刊,尤其是地市级领导的署名文章,往往代表着地方政治态度与施政理念,备受重视。一旦发表,只要省级主要领导下达支持信号,便是风向标,下级自然会紧跟步伐。

杜书记选择此方式,源于此前拜会省委王书记时,打通长松线的构想获初步认可,但王书记也提醒他,项目立项需充分调研,减少不确定因素及杂音。于是,杜书记归后便筹划如何为长松线预热,署名文章仅是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计划邀请省电视台与《江南日报》记者,制作“仁清印象”专题节目,核心正是未来长松线沿线区域。

他欲使这些媒体精英亲身感受仁清西北因交通闭塞带来的困境,亲眼见证长松线山区丰富资源被交通瓶颈扼制的现状。一档成功的节目,或将大大减少立项时的反对声浪。

除舆论造势外,他亦需与省里其他领导沟通,争取支持,至少不能引起公开反对,以免平添阻碍。这需要他八面玲珑,因某些领导的支持与否,往往无关项目本身,而是基于个人是否受到足够的尊重。若能给予足够的尊重,他们助你一臂之力不过是举手之劳;反之,则可能暗设障碍,寻常不过。

因此,地方官员即便得上级力挺,也切不可傲视非主官,否则即使面上风平浪静,背后的小鞋和阻挠也会接踵而至。杜书记对此体会颇深,故在处理此类事务时尤为谨慎,诸如陪同徐明洋副省长出席奠基礼,皆因其背后关系网盘根错节,不容小觑。

当然,与省级领导沟通之余,与相关部门的疏通同样关键。资源有限,分配上你多我少,下层唯有主动争取。谁的触角更长,谁便能吃饱喝足。

杜书记深刻理解这官场的棋局,每一步皆须谨慎,既要顾及省领导的复杂关系网,也要与省直机关密切沟通,为长松线项目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