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美文同人>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第14章 (10)真脏脉显五脏,身体有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章 (10)真脏脉显五脏,身体有变(2 / 2)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作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其功能的衰竭往往预示着人体整体机能的衰退和生命的终结。

当脾脏的真脏脉来时,脉象表现为软弱无力,动慢不匀,这反映了脾脏功能的严重衰退,气血生化不足,生命活动逐渐衰弱。

同时,病人的面部会显现出黄青色,且失去光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于脾脏功能衰退,无法有效运化水谷精微,导致气血生成不足,面部肌肤失去正常的色泽。此外,病人的毫毛也会变得枯焦,这同样是脾脏功能衰退,无法为毛发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滋养的表现。

这些症状和脉象的出现,确实意味着病人的病情已经极为严重,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理论中的“不治之症”并非指绝对无法治疗,而是指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拥有更为先进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并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在面对病情严重的病人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共同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

黄帝问真脏脉出现病人就要死亡,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五脏的营养都依赖于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气,因为胃是五脏的根本,胃被视为“后天之本”,这是因为胃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通过经络系统的输送,被五脏六腑所吸收和利用,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具体来说,胃腑中的水谷精微之气是五脏六腑营养物质的来源。当胃腑功能正常时,能够充分受纳和腐熟水谷,产生足够的精微之气,供给五脏六腑使用。这样,五脏六腑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反之,如果胃腑功能失调,比如出现胃纳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就会导致水谷精微之气的生成不足,从而影响到五脏六腑的营养供应。长期下来,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的衰退和病理变化。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五脏的营养都依赖于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气,因为胃是五脏的根本”这一观点是符合中医理论的。它强调了胃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护胃腑的健康,以确保五脏六腑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五脏的脉气之所以能够到达手太阴寸口,依赖于胃气的输注。胃作为“水谷之海”,其功能不仅限于受纳和腐熟水谷,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化生精微物质,并通过经络系统将这些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五脏六腑。这种由胃气输送而来的精微物质,推动五脏脉气到达手太阴的寸口。

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受到时间节律的影响,即所谓的“天人相应”。因此,五脏的脉气也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脉象特征。

邪气过盛,必定会使精气衰竭。正是中医对于疾病发展过程中正邪斗争的诠释。当人体内部的邪气(即致病因素)过于强盛时,就会不断消耗和损害人体的正气(即抗病能力和生命力),导致正气的衰竭。

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胃气作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其力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当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脉气一齐到达手太阴(即中医脉诊中的一个重要部位)。此时,脾脏的真脏脉可能会单独出现,这标志着邪气已经深入脾脏,造成了脏器的严重损害。

真脏脉的出现,是中医判断病情危重的一个重要标志。真脏脉单独出现,意味着邪气过盛,脏器受损严重,生命活动已经处于极度衰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对于疾病的治疗强调“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的原则。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发生时,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正气,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疾病已经发生时,中医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尽可能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因此,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共同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