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游戏竞技>动作之旅>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鹤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食鹤拳(2 / 2)

习练要求

食鹤拳也是鹤拳中的一种,四种鹤拳都是由白鹤拳发展而成的,故它们有很多相同之处。

食鹤对身体各部同样要求其头顶、项稳、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气沉丹田,上下各关节连贯一致,内外相合,讲究精、气、神、手、眼、节的配合。上肢运动较多,步伐稳固,练时两足为根,力由根起,劲在腰,腿上讲落地生根,手上讲吞身逐臂,井井向上(即腕井、肘井、肩井),交手时内节似铁、外节如棉,手掌忽而如泥,忽而如刀。

练时马实身动。步法善用“三点五梅花”,起伏,转折多变,象鹤在抢食之势。要做到腰似轴,脚似轮,要紧裆收胯,要前轻后重。

手法上有顶、压、盖、卷、挑、插、托、辗等。

顶——在这里是一种手法,也叫金手。顶是用手背顶,可用单手顶,也可用双手顶,上下左右皆可顶。

压——是盖之意。

卷——是缠之意。

挑——手由下向上谓之挑。

插——是南拳中的一种进攻掌法,一般用五指,也有用四指分开,都可插。

辗——摇身、辗转。

腿法上有踢、弹、扫等。但食鹤拳的腿法也跟其他南拳一样,一般是无搭不出腿,也就是说不缠住对方的某个部位是不起腿的。

练功方法

该拳由练功方法、套路演练和技击欣赏三部分组成。练功方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练手法为主,也可配合鸳鸯圈练习,讲究吐气发声,精、气、神、手、眼、节的配合;套路由朝啄和藤枝组成,其手型多用指,犹如鹤啄食状,动作轻巧、快速、勇猛,手上也讲五行变化,要求以静为主,静以养神,一静百静,一动百动;技击手法多变,发劲凶猛,突然出击。拳谱云:“食鹤变,五行手法变;五行变,五点金落地;落地变,生根有二法;二法变,跟进如拔河;跟进变,分天地人和;天若变,手上挑如潮;地若变,脚下踩如刷;人若变,手推如撞钟;和若变,出手如炮弹”。

历史缘起

在清代时,少林僧徒方慧石者,避隐福州沙莲寺,将武艺传授女儿方七娘。某日七娘于寺前晾衣,忽有白鹤翩然而至,往来践踏,晾衣为之所染,七娘遂持竿驱之,白鹤不畏,展翅掠避,或举爪还击。七娘虽极力驱之,亦无法将白鹤驱开。从此白鹤日日来此,七娘日日击之,并记其形意而渐领悟,并将少林拳法溶于一炉,创出白鹤门拳法。白鹤门拳法内容分为四种,飞鹤拳法;鸣鹤拳法;宿鹤拳法;食鹤拳法等。

白鹤门拳经曰:飞如大鹏展翅之壮;鸣如伸颈歌声之意;宿如大熊初醒之态;食如白鹤啄物之形。

台湾鹤拳

民国十一年,由大陆来台谋生之百姓中,其中有四位福州人,身怀惊人绝技。此四人为台中虎尾之“二高师”与“义高师”,以及在台南新营盐水一带授徒之“阿凤师”,与被台南县柳营乡“刘故”先生(台湾食鹤拳第二代传人)重金礼聘为家教之“蕊师”--(即林德顺宗师:台湾食鹤拳第一代传人)。前三名均属“飞鹤拳法”,唯独蕊师系属“食鹤拳法”。台湾正宗少林白鹤拳法皆源于此四人。本来白鹤门并无门户派别之分,其后习者,各守心得,以其精专深造之术,自立门户。派别由是而兴,因而各有所专,各有所精;故因“蕊师”被“刘故”先生重金礼聘为家教,也因此成为刘家独家之武学。台湾所流传之“食鹤拳法”,也是源出于台南县柳营乡“刘家”。

白鹤门之祖谱

方七娘传于曾四叔传于郑礼叔蔡忠叔传于蔡公颈林德顺(蕊师)

台湾食鹤拳之祖谱

“师祖”林德顺(蕊师)传于刘故先生“食鹤拳第一代掌门人”

刘故先生(育有三子)传于(二子刘银山)(三子刘泰山)

刘银山先生“食鹤拳第二代掌门人”(育有五子)传于(三子刘金龙),(四子刘长益),(五子刘丞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