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朱砂小说网>美文同人>芳草萋萋王鹦鹉> 第341章 病危(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1章 病危(二)(1 / 1)

殷元喜听闻太子那毫不松口的话语,只觉一股寒意从脊背蹿升,额头上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滴在身前的青砖地面上。他心里清楚,如今家族危如累卵,祖父病入膏肓,药石无灵,已然无力支撑家族。而在这朝堂波谲云诡的局势下,二叔又因之前的意气之争得罪了江湛,这万一阿翁没了,此刻,整个殷家的荣辱兴衰,竟全系于妹妹殷玉盈这太子妃之位上。

想到此处,殷元喜双膝一软,“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了地上,膝盖砸在坚硬的地面上,疼得他微微一颤。紧接着,他上身前倾,额头触地,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声泪俱下地哀求道:“殿下,玉盈她确实任性,平日里娇惯坏了,犯下诸多过错。可她对殿下的那片真心,日月可鉴,绝无半分虚假啊。她只是自幼被宠在深闺,不懂得如何与殿下相处,才会屡屡犯错,还望殿下看在她赤诚的心意上,再给她一次机会。”

殷元喜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哭腔,满是无奈与绝望中的最后一丝祈求。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家族如今的艰难处境,那些被江湛刁难的画面,还有祖父病榻上日渐憔悴的面容,只觉得满心悲戚,恨不得能替妹妹承担这一切。

刘休远坐在案前,眉头紧锁,听到殷元喜这番哭诉,内心也是一阵纠结。他抬眸望向跪在地上的殷元喜,脑海里浮现出与殷玉盈相处的点点滴滴。殷玉盈的娇蛮任性,那些因她而起的东宫纷争,让他疲惫不堪;可回想起初见时她的明媚动人,又并非毫无感情。

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案上的烛火偶尔“噼啪”作响,打破这份令人窒息的安静。刘休远沉默良久,目光在殷元喜身上停留片刻后,缓缓开口:“舅兄先起来吧。”

殷元喜听到这话,像是在黑暗中抓住了一丝曙光,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燃起希望的火苗。他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还在微微颤抖,眼中满是期盼,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多谢殿下肯考虑,玉盈她定会改过自新,不辜负殿下的期望。”说罢,他依旧站在原地,似乎还想再争取些什么,又不敢贸然开口,只能局促地搓着手。

殷府

刘义隆来到了殷府。殷府上下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家仆们个个神色哀伤,垂首而立。刘义隆心急如焚,径直走向殷景仁的卧房。还没进门,一股浓重的药味便扑鼻而来,让他的心愈发沉重。

卧房里,殷景仁虚弱地躺在病榻上,面色惨白如纸,身形瘦得脱了相。他的儿子殷冲坐在榻边,正小心翼翼地端着药碗,一勺一勺给父亲喂药。听到脚步声,殷冲连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陛下驾到,臣等有失远迎。”殷景仁也挣扎着想要起身,眼中满是惶恐与敬意。

刘义隆眼眶一红,几步上前,轻轻按住殷景仁,声音略带哽咽,满是关切:“殷爱卿,别动,快躺下。你现在感觉怎么样?”殷景仁气息微弱,嘴唇微微颤抖,眼中饱含着忠诚与愧疚,嗫嚅着:“陛下……臣恐怕不能再侍奉您左右了,此乃臣之大罪……”

刘义隆紧握着殷景仁瘦骨嶙峋的手,只觉那温度正一点点消散,心中一阵刺痛,仿佛被重锤击中。他稳了稳情绪,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奚成祖,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成祖,朕问你,太子可曾去看望过太子妃的爷爷?景仁都病入膏肓了,太子身为晚辈,却不见踪影,这成何体统!”

奚成祖答到“奴婢实在不知太子殿下……”

殷景仁强撑着精神,微微摇头,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陛下,莫要怪罪太子殿下。老臣已经让孙子元喜去请皇太子和太子妃了。前两天太子还特意派人送来了珍贵的灵芝和山参,只是老臣这身子,实在是无福消受,药石无灵了……还望陛下不要责怪皇太子……”

刘义隆轻叹一声,眼中的不悦渐渐化为无奈,轻轻拍了拍殷景仁的手:“殷爱卿,你都病成这样了,还顾念着太子。成祖,去把太子和太子妃叫来,朕要单独和景仁说会儿话。”

待奚成祖退下,刘义隆拉着殷景仁的手,神色凝重地说:“景仁啊,如今索虏大帅拓拔焘连年北扰,野心勃勃,竟有饮马长江的狂妄之志。不过他有他的算计,朕也有封狼居胥之意,收复河南之地的决心!”

殷景仁心中一沉,暗自思忖:这北伐之事,谈何容易?元嘉七年那次北伐,劳民伤财,最后无功而返,如今朝堂之上,估计又是王玄谟那些人在一旁撺掇。自己如今病入膏肓,实在无心再管这些军国大事,只盼着太子和太子妃能好好过日子。

刘义隆见殷景仁沉默不语,接着问道:“景仁,朕问你,若是北伐,谁能接替檀道济?”

殷景仁思索片刻,缓缓说道:“檀道济凭借累累战功,威名远扬,其他人暂时难以企及,恐怕难当此重任。”

刘义隆却不以为然,微微摇头道:“不对,昔年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下牧马。我大宋人才济济,朕看王玄谟就很不错,他对北伐之事积极建言,颇有谋略。”

殷景仁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紧,脸上却依旧强撑着平静。他轻轻咳嗽了两声,试图缓一缓气息,才说道:“陛下,王玄谟虽有一腔热血,对北伐之事也颇为热忱,可行军打仗绝非纸上谈兵那般简单。昔日元嘉七年北伐,诸多事宜考虑欠妥,致使无功而返,此中教训不可不察。如今朝廷之内,看似人才众多,实则真正能堪大用、深谙兵法韬略者,实在难寻。”他的声音微弱,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刘义隆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松开殷景仁的手,缓缓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脚步略显沉重。“景仁,朕明白你的顾虑。可如今索虏屡屡进犯,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见河南百姓受苦而坐视不管?王玄谟提出的诸多策略,朕细细思量,觉得颇有可行之处。况且,这些年朕殚精竭虑,大宋昌盛,与元嘉七年不可同日而语。”

殷景仁望着刘义隆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皇上心意已决,自己怕是难以劝阻,可又实在不忍见百姓再受战乱之苦。“陛下圣明,一心为民,臣深感敬佩。只是战事一起,生灵涂炭,还望陛下能慎重考虑,多听听朝中老臣的意见。老臣虽病入膏肓,无法再为陛下分忧,但也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说着,他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