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还是太小看此时社会舆论的力量了。
80年代前后的社会大讨论,讨论的都是些什么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姓资还是姓社”;“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如果将发帖量和点击量看做是主要的关注指标的话,80年代的重点事件,其关注指标将是极恐怖的,几十上百种的发行量上百万的报纸,成千上万种发行量过十万的报纸,连篇累牍的集络媒体更有节操。
《杨锐有奖金,其他科学家呢?》
《没有科研经费的中国,就没有希望》
《诺贝尔奖的奖金,应该由杨锐一人独享吗》
《科学家自费科研,就如战士自购弹药》
杨锐大略的看了一遍标题,又抽看了几篇文章,就笑着放下了。
对于读过“不转不是中国人”类文章的他来说,这样的报纸也就是一般般了。
“你现在不同以往了。”蔡教授觉得杨锐还是没有将此事重视起来,语重心长的道:“以前的话,你虽然也得罪人,那都是一个两个的,而且都是些争取经费之类的事。如今可不一样了,你在gmp审核委员会里大权独揽,多少药厂恨你恨的要死,就是不花钱买文章,他们自己写文章骂你,你也招架不住。”
“我招架的住。”杨锐淡定的道:“您忘了,律博定的是时候,多少人骂我呢。这些报纸可是还在赞我呢。”
“赞到极处就只能骂了。”蔡教授也不指望彻底说服杨锐了,停下来,道:“我帮你联系了央视,你去参加一个谈话节目。”
“现在就有谈话节目?”
朱砂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