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功带领明军在山口处,正好遇到了大西军的第一猛将孙可望的人马。
此时的孙可望,自从他的父皇张献忠死了以后,便以大西的太子自居,号令包括其他三王在内的大西军将领。
此时他身边跟随的是原来中军大将王尚礼。不过现在也是中军大将,但王尚礼现在统帅的中军,跟张献忠那个时候的中军,所统帅的兵力缩水一半。
但是也有1万多人马。
这里守山口的苗人团练武装只有1000多人,孙可望带着王尚礼,只一个冲锋,便把着1000多苗人的团练武装给冲散了。
但这个时候,黄得功带领着明军顶上来了。
双方在山口处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明军投入的兵力在2万以上,大西军1万多,一共将近4万人马,将这里狭长的山口堵塞了数百米。
人山人海,全是兵将。
这一场白刃战分不出个数来了。
一方是要下山逃命,另一方是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这就是水火不同炉,双方都玩了命。
如果讲战斗力,明军跟大西军基本上是半斤对八两,都是精锐之师。
因此他们的伤亡大体在1:1,也就是平均伤亡一个明军将士,就会倒下一个大西军将。
因此战斗堪称惨烈,双方的人马不停地倒在血泊之中,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山石草木,就连不时而起的寒风,也在瑟瑟中发抖了。
黄德功提手一双铁鞭,所过之处,竟无一合之将。
这时王尚礼率先冲过来了,大战黄德功,王尚礼称得上是张献忠手下的一员猛将,不然的话也做不了张献忠的中军大都督。
两个人大战了30回合没分胜负。
孙可望杀到,和王尚礼,两个人双战黄德功。
三个人又打了十几个回合,黄得功觉得力单难支,孙可望号称军中一堵墙,也是悍猛无比。
黄得功飞马而去,他手下的兵将也抵挡不住,这路明军开始溃退。
黄得功退出一箭之地,把早就准备好的水袋解下来,打开塞子,咕咚咚咚咚咚灌了一气。
这可不是水,黄得功此时不是口渴,而是烈酒。
这半角酒下肚之后,黄德功立马又有了精神,仿佛又增舔百倍的力量,提着铁鞭再一次杀向大西军。
黄德功一人一骑,便挡住了这里大西军,一个也过不去,在他马前不是骨断筋折,就是脑浆崩裂,死尸又倒了一地。
此时溃退的明军,遇到了主将如此悍不畏死,心里也有了主心骨,纷纷又聚集过来,挡住了大西军的去路,双方又厮杀在一起。
此时孙可望的眼珠子都红了。
本来他和王尚礼好不容易从这里撕开了一个口子,打退了黄德功,本以为从这里就突围成功了,没想到这个黄闯子带了一身的酒气又杀回来了。
看来今天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孙可望大吼一声大战黄德功。
两个人杀了50个回合,没分胜负。这时大将王尚礼又冲过来助战,又战成了刚才的2打1的局面。
但这一次的黄德功好像疯了一般,越战越勇,根本不知道疲倦。
对于黄得功来说,能喝多少酒他就能打多少硬仗。
只要有酒下肚,谁他也不惧。
他黄闯子的名号就是如此闯下来的。
朱砂小说网